奶奶的“共”水

我这里说的“共”水,其实就是凉白开,但又比凉白开多一道工序,自然就多一层味道。在我的老家会宁东南部一带乡村,凉白开在方言里唤作góng水,我也琢磨不出倒底是哪个字,直接说成凉白开又缺少点韵味,且找来“共”替代,就当全家人共同饮用之水来解释。共水之所以不同于凉白开,是因为水里泡了些许东西,勤劳智慧的农家婆姨们总能在贫瘠的物质条件下尽心为家人创造出可口健康的佳肴。
那个名叫上庄的村子

      奶奶一年四季都有备共水的习惯,她有一个约四寸口径,高五寸的乌黑发亮的瓦盆,专门用来盛共水。泡共水的食材很多,有晒干的橘皮,杏皮,烧制的红枣,烤焦的糜面馍皮等等,而奶奶总是用“茴香杆杆”泡供水。长在地里的茴香我并没见过,只知奶奶把成熟的茴香杆晒干,剪成两三厘米见长的小截收集在一个布袋子里挂在墙角,常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奶奶泡水用的茴香杆杆

        盛夏临近中午的日头很烈,不到半小时太阳灶上的一壶水已经滚开了,发出快活的“嘶嘶”声,壶盖儿也禁不住蹦哒着好像马上要飞起来,闪闪发亮的太阳灶忍不住轻微地摇晃着身子,迫不及待呼唤着有人来照看他们。奶奶听到他们的召唤放下削了半拉的洋芋奔到灶前,小心翼翼地取下欢叫的热水壶,颤巍巍地绕过前院,穿过大门厅,走进里院厨房把壶搁在地上,再从墙角的布袋里撮出几截茴香杆扔在瓦盆里,发出清脆的声响,随后拎起水壶倾入滚烫的开水,水柱冒着热气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抛物线落在乌亮的瓦盆底,那几截茴香杆被瞬间的水柱冲起几个潇洒的跟头又飞快的回落在漩涡里翩翩起舞,等到开水注满瓦盆阵阵清香已经蔓延整个厨房!沉浸在茴香杆独特的氤氲里,奶奶又着手准备午饭……

午间从河间饮牲口回来的爷爷,刚踏进院子就嚷叫着要一碗共水泡糜面馍,甜丝丝的糜面馍与茴香共水融合在一起愈加清冽爽甜,是解乏去暑的佳酿,更是爷爷最爱的小吃。舅舅和舅妈从田间回来也要先喝几口共水,才能舒坦的喘口气,一身的疲乏仿佛去了大半。我们几个孩子满头大汗的跑进厨房,顾不得揩汗拿起杯子争先恐后地喝饱水,奶奶在一旁总会说:“慢点儿,别呛着!”

一杯茴香供水,一丝念想

        一杯茴香共水下肚,丝丝清香溢于唇齿间,阵阵清凉划过喉咙,缓缓润泽燥热的心田,因有奶奶的供水,酷暑也没有那么可怕。

        孩提时的暑假,我总要在爷爷奶奶跟前待几日。晨曦里跟着爷爷去山里耕地,站在山头和回声捉迷藏,傍晚套上骡子和驴,赶着架子车把成捆的麦子拉回麦场。在地头拾几把麦穗放在手心捻开,双手捧起“噗”一声吹散麦皮,粒粒饱满的麦子就乖乖地躺在手心,一扬手把麦粒倒在嘴巴里,开始嚼泡泡糖,当然麦子最后并没有变成泡泡糖,但新麦的香甜同茴香共水的甘冽弥漫在夏日田野金黄的夕阳里,久久不曾散去……

麦子成熟的季节

        爷爷奶奶走了,这两年来我越发对散发着茴香味的共水念念不忘,去年向舅妈讨要了一小袋茴香杆,偶尔也泡壶共水,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喝不出记忆中的味道。

后记  妈妈看了之后说,应该是“共水”,全家共同喝的水。我觉得有理,妈妈的理解还是恰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基本情况# 姓名:杜爱熙 年龄:5岁2个月 小组:第3组 一、第一个30天目标——使用蕃茄钟进行专注阅读绘本15...
    句子weiju阅读 106评论 0 0
  • 六月的初夏下起了雨 (想下场雪,毕业旅行去潘帕斯吧?) 七月里淅淅沥沥 (没人在弹琴,我知道) 八月份雨停了 (怎...
    莱特蕾亚阅读 254评论 0 0
  • 文|一鸣 算了一下,修改工作本应该在一个月内完成,从春节开始算起,大概在3月15日左右就可以完成。今天已经是4月1...
    一鸣阅读 1,101评论 10 32
  • 现在,说起数码单反相机,人们第一个想起来的应该就是佳能,而说起佳能,则不得不说起佳能的 EOS 系统。 作为现在世...
    LikeAKid阅读 656评论 0 4
  • 1.这本书已经读完打算以后要多读几遍这本书,下面我来给大家谈一谈我的几点感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2.首先,给我...
    再认真点阅读 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