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日本女孩美惠子的认识,源于一次偶遇。不同凡响的是在诺大的北京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偶遇三次。
美惠子,一个普通的日本女孩,在北京语言学院读书。
第一次偶遇,海淀区玉泉路麦当劳。
那日,我像往常一样在玉泉路麦当劳,要了一个炸薯条和一杯咖啡,在人声鼎沸中翻着一本教材书。
恍惚中,一个女孩站在桌对面,小心翼翼地问我,这里有人吗?我说没有。美惠子坐下来,先问我在读什么书?然后一字、一顿的用中文简单介绍着自己。期间,有人拿着捐款箱过来,我随手放了五角,美惠子放了两角,我在心里嘲笑了她,小日本真小气。现在想来,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我们闲聊了一会儿,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我至今,也不知道在五道口语言学院读书的她,怎么能跑到石景山与海淀交界的地方,与我在那里偶遇。
第二次偶遇,海淀区知春路北三环附近米粉店。
我和美惠子虽然互留了联系方式,却没有联系过。
大约过了一段时间,我去北三环双安商场附近,参加一个培训。中午正在一家小店吃米粉时,竟看到美惠子带着一群青春少年叽叽喳喳地走进来。我们惊喜过后,她一一向我介绍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然后,作别。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偶遇。
第三次偶遇,海淀区复兴路木樨地附近麦当劳。
第三次偶遇,却是在复兴路上的又一个麦当劳,我刚一进门,就看到美惠子和她的三个同学也在那里吃饭。这次也是淡淡地寒暄了几句,并和美惠子约定改日一起吃饭。
偶遇后的正式会面,海淀区蜂窝路餐馆。
后来,我们相约在蜂窝路的一个小饭馆。美惠子还是一字、一顿说着不太流利的中文。隔那以后,有好一段时间,我说话也变得磕巴起来。
美惠子说她生长在日本一个普通家庭,有一个哥哥,在台湾读书,并娶了一个台湾老婆,日子过得很幸福。她说她父亲要求她,在二十八岁之前她的任务就是读书、学本领,看世界,不准谈恋爱。我对美惠子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些。
最后一次见面,意外离别。
最后一次见面,是美惠子从香港回来,她说专门给我带了礼物,我高兴半天,当她恭恭敬敬把礼物递到我手上时,竟是一本巴掌大的哲学书,外面还包着精致的封皮,我心想小日本真小气,送个书还这么小。
我谢过她,模糊中我们好像还一本正经地谈了尼采、佛洛伊德等等,而美惠子都是边笑边惊讶着我的谈话。后来,我也忘了都和她扯了些什么。美惠子说她毕业了,准备回国半年,然后再回中国找工作。临行,她给我留了Hotmail的邮箱,希望经常联系。我把她在日本的联系方式和Email都记在了我的小本子上。
那是一个周杰伦的时代,我也一时起兴,把原来的手机号换成了周杰伦代言的动感地带,而记着美惠子联系方式的小本子也在搬家时弄丢了。这就是我和日本女孩美惠子在中国的传奇遇见,却再无续集。
人生就是不断的相遇,又不断地错过,怎么错过的,我们也说不清楚。也许以后再也不见,但还是感谢那一段时光,有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