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月亮
文/钟子淇
坐上大巴车,时隔两年我再次踏上了这片故土,耳边放着音乐。呆呆的看着车窗外,眼看着车边飞驰而过的风景,我的记忆也倒退回到了那段泛黄的时光。
那时我还是在孩童时期 ,记得有一次春节到了,鞭炮声传遍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在吃起团圆饭,过起了热热闹闹的除夕夜。
浓烈的年味在别人家顿时渲染开来,这时本来说好回家过年的爸妈却打来了电话。在那通电话里我忘记了具体的话语,但我仍然记得爷爷脸上失落的表情,但为了让儿子安心他嘴上却说着没事。
过一会儿,爷爷走进了房间拿起了一张白纸,剪出了一轮圆月贴在了窗上,年幼无知的我看到好奇的想要揭下纸月亮,但却遭到了爷爷的制止。爷爷告诉我“这是团圆月不能揭,它终有一天会出现的。”
那时的我还小,还天真的问着爷爷:“到那天是不是会有大饼吃啊,那它什么时候会出来啊!”爷爷笑着说:“会有那一天的。”
听到这句话,我懵懵懂懂,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开心的跑出去和小伙伴放起了鞭炮。
在黑夜里,烟火泛起的光很亮很亮,照亮了院子里的小小世界,也照亮了窗边的那轮圆月。
时间转瞬即逝,那时的我,只有十几岁,坐上了大巴车,独自一人,背上行囊,在求学路上奔波,回去的日子越来越少,一家人的团圆也越是难得。但那一年的春节前的除夕夜是我们家少有的团圆,一家坐在桌上,谈谈这些年的生活。
这时鞭炮声又再次响起,让我们家年味变得浓了。年味化作餐桌上的美味,满足了舌尖上的享受,也给化作窗边的纸月亮,填满了爷爷那颗团圆的心。
但团圆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过几天我和父母便要匆匆离开。
临走前,爷爷把我叫进了房间,他没有和我多说一句临别的话,只是默默的走向那放满各种药品的桌前,拿出了一个包裹。他打开一层又一层布,拿出了一张白纸。他用布满老茧的手,颤颤巍巍地剪下一轮圆月,交给我说:“人生多有不如意,月儿圆,就是人团圆。”我轻声的回了一句好,就上了车。
在车上,我回头看着爷爷站在门后,看见那瘦弱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远,我就越发觉得这纸月亮值千斤重。
爷爷那轮圆月,虽是一张白纸,但它身上却背上了团圆和对子女牵挂的前斤重量。它在爷爷心里是团圆,而在我的心里它让我记得儿行千里,家永远要记在心里。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留下来的根,不能忘,也忘不得!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不能时时圆满,人也不能时时团圆。
分别家人,站台离别,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望罢了。
车的笛声把我从记忆里拉回现实,我踏上了回家的路,今年炮声也会响起,纸月亮依旧在窗扇闪耀着光芒,今年是个团圆年。
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