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日剧《凪的新生活》中女主大岛凪是典型的职场讨好型人格,擅长察言观色,自我牺牲,不懂拒绝和反抗。
在职场上,忍气吞声,为了不得罪同事,经常加班帮他们做工作,甚至在领导大发雷霆之时,同事发出求助信号,便心领神会地帮同事背下黑锅。
在社交时,曲意迎合,同事们聊得热火朝天,即使她插不上话,却还是要随声附和道:“我懂”。一起合照自拍,照片出来时发现自己的神情看起来很奇怪,然而同事仍坚持要发上网络,女主怕扫了大家的兴致,也会礼貌性回应道:“好的好的。”
像这样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是女主动用了所有察言观色的能力,憋出内伤才换回来的。
讨好型人格的人,在感情里,同样如履薄冰。
为了迎合男朋友的喜好,明明是天生的自然卷,也每天花费大把时间把头发折腾成黑长直。
小心翼翼地融入气氛,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只知道附和他人,每天看上去笑脸相迎,背后却总是身心疲惫。
但是在这样拼命迎合别人,不断降低自己原则和底线的相处模式中,反而更加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
凪的痛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遭遇过:
想逃脱社会的枷锁、舆论的压力,可又因为工作、感情的关系被禁锢其中。自己的情绪无法排解,苦闷无法释放,却不断在各种关系中委曲求全。
对于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说“不”,而是说“不”后的那种内疚和不安。
究竟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他们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却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心思敏感,会不自觉的去猜测对方的想法;担心被别人讨厌;为了避免冲突,选择压抑真实的内心想法,不会任性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提到,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中或多或少都会潜藏着“迎合”“讨好”的因子。但如果被这种因子过度覆盖的话,就会失去自我。讨好型人格占据主导位置,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安放自己的角落,你的每一刻,你的身和心,都是为了他人而存在的话。那么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书中还提到,人生的另外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第三阶段则是“生活的主人”。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
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早早抵达目的地,而有的人始终放慢脚步。
从发现自己的迎合型人格,到突然变成迎合型的反面——强硬、冷漠、情绪化,最后逐渐摆脱迎合型人格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接纳包括高敏感、迎合型等等在内的自己所排斥的一切人格特质,在与之共生和不失去自我中达到平衡。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能够享受快乐人生,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