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西方经济学的课上,利用15分钟看了韩雪在TED上的演讲视频,演讲的主题是“To be a positive pessimist”,成为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其实,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的状态,起码,自己就是。
演讲开始,韩雪播放了一段自己弹钢琴的录音,显而易见,不是很好;大屏幕上展示她去年画过的一幅画,较之20年前的那幅,其实这副只能称之为涂鸦,十分凌乱。她解释到,也许只是因为长大了,过度地保护导致缺乏想象力,害怕失败导致不敢再去尝试。简单的引题,道出了很多人的现状,只因怕失败,怕被人指责,而放弃历练的机会,最后只能成为时间的过客。
那为什么要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何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呢?韩雪引用自身的俩个例子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做一个悲观主义者意味着你要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接受可能会失败的事实,而积极又意味着你要拼尽全力去赢得游戏。
(新闻写多了,写的大部分文字都有新闻稿的影子,只能无奈地摊摊手。)
看完演讲,真的是触动心灵,你会发现世界上真的会有特别多的人和你相似,只是现在的你没有那些人优秀,仅此而已。
我呢,是一个很丧的人,高雅点说其实就是悲观主义者,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会对即将发生的事做风险预估,一定会把最差的结果摆到最前面,此刻便会纠结做还是不做,所以有的事情便会拖到截止日期。
但自己又是一个积极的人,常常利用高效率完成设定的一个一个小任务。这就是我对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理解,因为足够相似,所以感同身受。
上面这些文字并不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因为和自己像而产生的一点小感悟,想抒发情感的源头是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经常会被想到,也会常常询问自己,“你了解自己吗?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起同过窗》中有一幕,叶老师临走前询问同学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钟白说:“我想成为一个走路带风的人。”首先,我也想成为一个走路带风的人,潇洒又洋溢着自信。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看了韩雪在国外的一档访谈节目全英语交谈,没有很羡慕,因为知道那是她三年半的勤学苦练换来的结果,也是因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有那样的回报。
她说她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从来不后悔从大学中退学。大学退学后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终结,而是学习新阶段的重新开启。其次,我想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底韵丰厚。
袁弘评价韩雪,上学期间无欲无求,现在才发现她是一个“杠精”,她什么都要争。或许真的存在一个阶段定理,在不同的阶段性格、想做的事等等都是不同的。
高中期间乃至之前,我不喜欢在社交网站公开发表自己的心情,即使很早就开通了QQ,也不想要他人了解一丝丝内心想法,即使发布一条说说,也会十分隐晦。
但大一期间,可能是因为文思泉涌,也可能是因为上大学很清闲,总想和别人分享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但文中总会隐去一些内容,不想让别人窥探更多,人似乎总是一个矛盾体。但慢慢地,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只会在日记中出现的,不再想和他人分享,所以这个“矫情阶段”过去了,也意味着自己又成长了一点。
前几天班级聚会,闲聊中,一位同学说,他很羡慕我生活的状态,无欲无求,不慌不忙的,但每件事都能做好,每天也都很正能量。很惊奇的发现,我现在的状态正是韩雪当初上学时的状态,现在才发现对自己并不是很了解,自认为感觉很敏锐的自己,也才发现根本不了解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那么就谈谈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吧(第一次公开发表最内心想法,也许没有熟人看到,但还是很不自在)
首先,我现在的确什么都不想争,因为我的能力还达不到和别人争的地步,所以便不去想,不去苦恼,能在娱乐的氛围中把事情做好就足够了。其次,我有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在这个阶段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就拿上午在西经课上看演讲视频来说,即使很多时候浪费了上课时间,但从来不会懊悔自己为什么没干正事儿,那是因为内心永远有一杆秤在权衡着利弊,也许这就是周围人觉得我干什么都很淡定的一点原因吧。
人真的是一个矛盾体,在自己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我的淡定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真的很淡定;第二种是表面淡定内心风起云涌;第三种是内心很淡定,表面很慌张。
用一个小例子解释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的身体不好,经常会头疼,但如果是疼到已经下不了床的地步,才可能会让别人(不太熟悉的人)知道我很难受,如果还能接受,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反常状态(正常状态是安安静静地干自己的事儿),和朋友闹来闹去、开心地笑、开心地跳等等,只是为了掩饰我很难受这一点。所以不难理解前面的淡定永远都是反着来,其实真的是不想让很多人了解到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而已。
我是一个目的导向型的人,设立目标、完成目标循环进行。所以不知道未来在工作中、生活中会不会事事必争,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变成电视剧中那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但愿这种情况不会在我身上发生),但知道的是,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儿,都不去考虑输赢,只是单纯的想把这些事儿做好甚至于完美。
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最后的结果,未来就是那样的深不可测,只知道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像几年前的韩雪一样,静心沉淀,也许我的起点并没有韩雪当初的起点高,也许一直作为“别人家的孩子”的韩雪,悟性要比我强,但哪怕头破血流,也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一直坚信终将有一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