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21]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
3.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5]
4.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0]
5.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7]
6.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 ,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儒学派而言,行孝道自然更是题中之义。从以上语录中可以看出,儒家的孝有知道父母年岁,了解父母真实想法,保证父母的物质生活,顺从父母的意志并从内心虔诚地敬重父母。最有名的是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忍受着后母的虐待,却不让父亲为其伸张正义,反而说,母在一人单,母去三人寒,真是顾大局,能隐忍。
但是《论语》并不是故纸堆里的过期品,而是历久弥新,有着积极的当下意义。今天我们来读,就是要汲取其中的文化精华。实际上,《论语》的思想并不死板,比如我们熟知的“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最近都有网文称尽孝道不应该离开父母太远,那些上大学远走高飞的人不孝,不如守在父母身边儿女。我想这文的作者一定是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游必有方。不是不能远游,而是要有目标有方向,让父母知道你立身之处,自古就有忠孝两难全的说法,今天更是如此,但是你守着父母无所事事,啃老就是最好的孝顺方式吗?显然不是。
还有另一个值得辨析的话题,就是宰我提出的,三年之丧有没有必要坚守,辩论非常精彩,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