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2:469】精神失常是一个法律术语,只有法庭才能正式使用
你在DSM-IV里找不到一种叫做“精神失常”的、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所承认的精神障碍。从技术层面来讲,精神失常(insanity)既不是心理学术语,也不是精神病学术语,而是一个法律术语,只有法庭才能正式使用,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都无权使用。根据法律,精神失常不仅包括精神病,而且还包括醋意大发因引发的盛怒、智障,以及其他导致各种当事人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无法分辨是非的情况。
【2:469】犯罪所需要的两个要件
在法律上,犯罪需要两个要件:(a)违法行为(仅仅想要犯罪是不够的);(b)主观故意(也就是犯罪的主观意图)。只是盼着你的老板死掉并不是犯罪(因为你并没有做出任何违法行为)。你在停车场不小心把你老板压扁也不构成发最(假如你并没有计划实施这一行为)。但是,如果你计划好了所有的步骤,并且埋伏在一旁,等待时机故意压死了你的老板,那么你就做出了故意的违法行为。法庭可以认定你犯有谋杀罪。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为何没有人想要废止确定犯罪所需的主观要件,即主观故意。此外,你也会明白,这一安全机制为何会饱受争议的精神失常辩解打开方便之门。
【2:476】治疗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今天,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也许意味着你要获得一堆学位或证书中的任何一种,并且在许多治疗技巧之中进行选择。不过,劳拉坚持认为,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心理治疗还是一门艺术。”劳拉说:“心理治疗是需要积累经验的。我们或许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所需掌握的技能,如倾听;我们或许也知道治疗的关键问题,如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互信。但是仅仅知道这些并不足以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你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领悟。你要能够知道病人说不出来的东西。没有一种科学能教会你如何做到这一点,这要凭直觉。”
【12:443】感性反应·理性反应·悟性反应
人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大致有三类:一是感性反应;二是理性反应;三是悟性反应。
1.感性反应是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面对不同的生活应激事件,我们也许会悲伤、焦虑、恐惧,产生种种情感,这是很自然的过程,但如果一味沉浸于此,便会成为一种儿童式应对行为。……如果一个成人,每逢遇到事情,不管事情的性质和大小,也不管时间与场合,一律采取情感式的反应,我们便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心理有问题。
2.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同时这种反应方式,在心理健康人群中表现得最广泛。它能使人准确地判断形势,完善地形成决策,有效地应对事件。
3.悟性反应是在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反应的形式。有的人在面对无常理可循、烦乱无序、短期无法明朗化以及个人无法承受的事件,往往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用哲理把事物看穿,将外界事物,如与自己名利相关的东西,从自身剥离出去,把它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以此摆脱种种不必要的烦恼。这并非悟性反应,而是以搁置和压抑无法接受的情感让自己不致崩溃而获得暂时安宁的隔离反应。悟性反应绝不是回避与超脱,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这样的人,内心处于一种平静、充实和泰然的状态,能够从事物本来的面目去看待它,因而没有偏见,能够真实、自然地接受,当然也就能够以最积极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以上三种反应各有各的用途,在现实的人生中,没有七情六欲,生活质量必然低下;没有理性,会变成无头苍蝇;没有悟性,必然蒙蔽双眼,为各种烦恼所困。所以,三者必备,但各有轻重。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应该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心身悟性,就可以拥有平衡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