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岁以后的儿童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用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来解决问题。以下是沐忆学堂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方法。
一、拒绝“过度准备”
马东曾说:“有一件事你不知道该不该去做,如果你有时间,就一定要做。”《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有学生问李笑来:老师,这种方法真的有用吗?李笑来回答:有没有用,不去做怎么知道?拖延时,美其名曰:我准备一下。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之人,但没说给准备不完的人。行动力强的人有两种品质:一、不畏惧失败;二、不给自己找借口。
有人调侃,“我宛如戏台上的老将军,背上插满了早睡健身的flag,可是每到深夜的时候,手机又总是放不下。这样下去机器启动得起来才怪呢。”
如果你还没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案,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二、保持怀疑态度
马克思曾说“怀疑一切”,警戒人们不要盲目的迷恋权威,要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大多数时候,人只爱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Margaret Heffernan在TED的演讲《去怀疑的勇气》中提到一个例子。20世纪的时候,牛津有一对“奇葩”拍档,Alice Stewart是一个优秀的女医生,她的拍档George是个统计学家。George总是不断对Alice的工作提出质疑,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证明Stewart博士是错的。
他换用不同方式研究她的模型和数据,把给Alice的理论创造矛盾当成任务——因为只有在他都无法证明Alice错了的时候, 他就可以带来Alice所需要的自信,让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这样的工作模式让他们合作建立了近乎完美的思考模型。Alice也在日后的工作中,发现有三分之二因癌症而死的孩子,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时都做过X光检查。
因为这一发现,25年后,英国和美国禁止了给孕妇进行X光检查。无论是团队合作,或是孤军奋战,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留一个空间让自己怀疑,总没错。
三、记得反思犯过的错
复盘思维,可能是唯一一个通过后天不断训练,能填平智商差距的思维能力。复盘来源于棋类术语,是指下完这盘棋后,从以前的对垒中发现自己错误,在什么情况下会犯错,为什么会犯错,反思除了这种做法外还有哪些更好的解决办法。
复盘思维不容易,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做完了,人就不会再关注已经过去的表现;但复盘思维也很简单,在自己知道自己的过程中,这样的反思会更具有针对性。养成复盘的思维习惯,就像是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场战役都有一张清晰的雷区作战表一样。知道容易踩哪些雷,就会在日后的战场上避开哪些地方。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说,“回头来看,我曾经的一败涂地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因为他让我变得谦逊,而我正需要用谦逊来平衡我的进攻性。”当一个人习惯了复盘自己曾经的错,就会在奋斗的路上,越来越了解自己,从而事半功倍。
四、学会一心多用
如今,除了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外,很多岗位都要求有“综合素质”。多任务处理的技能,是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混乱是一种常态,在混乱中找到条理需要的是结构化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两个关键词,是分类和顺序。
想要不乱的第一步,是要明白待办事项大概分为哪几种。
工作和生活要彻底分开。
第二步,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用重要性排序。
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过一个时间管理理论:四象限法则。
从左到右,由上到下,分别代表不同的任务等级:
Q1:紧急且重要
Q2:不紧急但重要
Q3:紧急但不重要
Q4:不紧急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