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准备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时候,理论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中讲到勒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B = f ( P , E )。
behave ﹣行为( B )
person 一个体( P
environment 一个体所处的情境( E )
该公式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环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另外,在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里面,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概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其中,模仿这个机制认为: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行为,经常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儿童很多态度的获得,往往是模仿父母或者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最近读《杨绛传》里面,杨绛和钱钟书夫妇对他们女儿的影响。杨绛和钱钟书都特别爱阅读,几乎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杨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有书读、能读书、随时随地可以读到书,这便是人间天堂。”
当人们说孩子日益难管时,有没有想过古人说的言传身教?钱钟书夫妇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才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女儿。他们的女儿在他们的影响下也爱上了阅读。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模仿的力量。
反观我家宝宝的一些表现也一样,我喜欢看书,因此每次我在沙发上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拿着我给他买的绘本过来让我带他认识书上面的那些水果、车、动物等等;爸爸和外婆爱玩儿手机,他也总是喜欢拿着我们的手机到处走;他每次摔倒后外婆总是对他说:“都是地面的错,导致你摔倒了,我们打它。”然后就“打”了地面,他每次摔倒后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打地面。还有很多行为都在模仿他最亲密的我们三个人。
所以,榜样的力量、模仿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对孩子来说影响极大。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得从他生活的环境入手,给他一个好的环境,他或许就会长成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