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K. Lewin)认为,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达就是:B=f(P,E),即行为B是个体P及其环境E的函数。
①:一个人的言谈间举止如果和他的身份、地位、角色等相符,就是正常,反之则不正常。
②: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与其所处的环境协调,只有与环境协调才可以说是正常。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说这个人是墙头草、见风使舵,往往带有贬义。
而心理学则认为,这才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颠覆认知,是不是?
心理学将人的心理状态按健康程度分为四种:健康、不健康、不正常、死亡。
心理健康不必说正常交流即可;
不健康状态,是指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对这部分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要用心理。比如网瘾少年,他不是不懂道理,是知道做不到。网瘾是症状,症状意味着意义和功能,是家庭这个系统出现了问题,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出现问题,那么就要解决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问题。
不正常状态,就是精神病,对这部分人就要顺着说。例子:一个精神病老太太每天都打着一把黑伞蹲在树底下,从不跟其他人讲话,然后医生为了弄懂她在想什么,也每天都打着一把黑伞蹲在她身边,蹲了几天后,老太太终于开口了,问医生:你也是蘑菇?
死亡状态,指一个人沉浸于某种状态心无旁骛,灵魂出窍完全不在当下。对这种人,明智做法就是闭嘴不说。
摘自:阳光育才小学部教师群
文:新阳光心理研究所咨询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