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也就是大的方向上,我们一定要战胜竞争对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重视对手,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这里讲的大战略是听“得到”罗胖分析的美国战略家伽迪斯的《论大战略》。伽迪斯重新定义了战略:即大到国家,公司,以及个人想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战略。而战略的关键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之前我们谈战略问题、总把自己的能力当作一个不变的量。即资源不变,能力稳定,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要走哪条路,这就是战略。这种的思想指导下,使我们忽略了能力这个维度。
伽迪斯认为:这个是不对的,做为棋手,我们在下棋过程中,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资源也是在不断地变化。而最大的战略错误,其实不是方向的错误,而是你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不匹配了。而没有及时地调整,这才是最大的战略风险。
中国40年前的战略和现在的战略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GDP增长几百倍,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就必须跟着调整。这40年间,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每走一步、能力在变、目标在变;目标一变,需要的能力类型也跟着变。之前强的地方,可能成了软肋;原来弱的地方,反而成为了资源,那么对应的战略就要做调整。国家、公司、个人都一样。
真正的战略能力是什么呢?不是在所有因素都固定的情况下想出好办法的能力。而是敏锐地感知到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微妙变化,同时能够快速做出调整的能力。
如同“狐狸”和“刺猬”的比喻。狐狸知道很多事,刺猬知道一件大事。这两种思维模式都有优缺点。刺猬知道一件大事,方向感特别好,知道要去哪儿,但是一根筋,不会变通。狐狸知道很多事,对环境有敏锐地感知力。但是没有梦想,一路上就会抖机灵。
现在的很多创业者,好比刺猬,就知道一件大事,所以总想着一定能到达目标。但是具体怎么到达却不知道。林肯曾说过一句话:指南针能从你所在的地方给你指向北方。但是对于一路上的沼泽,沙漠,峡谷,它不会告诉你。如果只是一味地往前冲,将很快陷入泥潭,一事无成。即便让你知道了北方在哪里,也不起作用。这就是刺猬和狐狸的困境。
伽迪斯在书中,就将刺猬和狐狸结合起来。既要有刺猬的大目标。同时要与对环境的感知力结合起来。即有目标,并且还要有具体的,连续的战略台阶。
就是将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当下的小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
文中介绍了北宋神宗时期的一个故事。期间有一个禁军将领宋守约,专门负责守卫皇宫,传闻他有个怪癖,听不得知了的叫声。知了一叫,就要求下属拿着竹竿全面黏捕知了,谁做不好,就得挨板子。宋神宗听了这事,就找他说,你这样做有点太过分了。宋守约解释道:我也知道过分,但是您知道我是带兵打仗的,在战场上好办,听号令就行。在这里守皇宫,大家都分散行动,没法号令士兵,只好用捉知了来说事。鸣蝉这么困难的事,我都能让这支队伍解决。将来如果陛下让我守一座城,我还是有可听令的士兵使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处于和平时期。还要走列队,踢正步,叠被子。这也是从宋守约那延伸来的。长远目标是为了让部队保持令行禁止的战斗力,但你必须把它分解成眼下谁都能看得见的,非常具体的台阶,让所有人都能清晰的感知到,有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边界。
这里所讲的战略台阶要具体、战略台阶,一个就是要具体,另外一个就是要连续。即处境变化了,台阶也要跟着变化。
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一条比较奇怪的法律“刑弃灰于道者”,胆敢在路上倒垃圾的,直接砍掉一个胳膊。刑法重,但是避免起来成本低,不乱扔就好了。这是一开始时,为了声明法律的威严搞的一套规矩。后来秦国统一了,却还是沿用原来的法律,只要迟到就得处死,这直接逼反陈胜吴广。能力变了,目标变了。没有重新设定战略台阶,就会出现大问题。正是秦国的战略台阶没有连续性,导致其灭亡。
好的战略制定者,有两种禀赋:1、踩的每个台阶都很实很具体,2、换台阶的动作很快,很及时。
总之我们要有战略目标,同时资源和能力发生改变时,也要及时对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