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午饭。边吃饭边打开了电视中的电影频道。正在播放的影片是《天渠》,镜头中,雷电交加,风狂雨暴,一道用黄泥巴修葺的渠壁轰然瓦解。风雨中,一村民声嘶力竭,奔向一老者说:黄支书,沟没了,一切都没了……
再往下看,一农妇追打孩子,原因是孩子踢翻了她排几个小时队才舀起来的井水,虽然这井水其实就是浑浊的黄泥水。村支书制止,说没井水可以挖沟渠。农妇白眼,说她小时候就开始修渠,现在她都当娘了“连个沟的影子都没见着”……
电影《天渠》讲述的是村支书黄大发带领草王坝村民,用锄头、钢钎、锤子和双手,历时三十六载,用生命铺路,硬生生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来一条生命渠渠,为滴水贵如油的草王坝带来了汩汩清泉,解决了全村人饮水难、无米饭吃的问题,也实现了带领草王坝村民通水、通电、通路,力拔穷根的誓言。
影片很是吸引人。上百度搜索,原来该片是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国产影片之一,是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认真思考了黄大发之所以能带领村民开凿出天渠,完成了天大的好事,原因很多,其中下列三条尤为重要,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平时干事创业中效仿。
办成大好事先要有大决心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电影中反复吟唱的是以草王坝村民自嘲的口吻唱出的民歌。一方面,生存环境恶劣,群众希望有清水喝有米饭吃;另一方面,由于工程艰难,人们信心不足,黄大发逼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村民生活吃水的刚需,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虽历尽数次失败,黄大发决心还是要对乡村做出改变----还是要修渠。他斩钉截铁地对村民们说:这次我干定了!当年轻人纷纷外出、修坝没劳动力时,他央求在煤矿打工的儿子回村修坝给其他村民做榜样;当上级拨款资金不够时,他不顾家人反对,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一向温柔的妻子死命反对,她哭诉着,这么多年,你说修渠就修渠,说学习就学习,样样支持,但你不能卖棺材。卖了棺材死了睡哪里去。而对此,黄大发回就应,渠修不成,死了也睡不进棺材。
“为了水,我愿意用命来换。”陡峭悬崖间要打泡眼,对此,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当他下崖多次,体力不支时,他安排自己的儿子下崖开凿。儿子不解问原因,他说,别人的儿子摔下去了,我赔不起。
诚然,世上很多难事。或者说,做一件大好事都不容易,就像我们现在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追求的高质量教育等事,要让老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改变多年来缺涵养、少反思、疏学习、更缺写作的习惯,谈何容易。但只要我们做的确实是为师生发展着想,为学校发展着想,我们要下定决心解决前进路上的困难。当然,在前进的路上避免不了困难,但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勇直前,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因为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办成大好事要讲究知识和方法
黄大发本是一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没有专业的挖沟、修渠知识,带领着群众虽投入了大量人力修渠,但结果都付诸东流。黄大发的可贵品质不仅在于坚守他的为民服务的初心,还在于他办事的不盲目蛮干。在数次修渠失败后,他反思到修渠需要科学技术来指导。于是,连20公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他决定去水利站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废寝忘食,笨鸟先飞,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做出了天渠的设计。
干事创业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时候需要技术和方法支撑。否则力量没用在刀刃上只会事倍功半,而在有效技术方法的指引下,我们就能事半功倍。我又联想到我们滨湖学校的教师双月写作,为了转变老师们很久不读书写作的坏风气,要多措并举,奋力推进,譬如,对于有些想写但担心写不好的,要开展业务培训,帮助提高读写能力;对可以动笔但懒于动笔的,要思想引领,并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对于愿意写也有一定写作基础的,要通过各种渠道,搭建展示他们才华的平台,让他们越写越好!
大好事需依靠组织和群众
面对缺劳力又缺奖金的重重困难,黄大发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提出新思路。黄大发和两村民烤火交流思想,他说,愚公一个人是移不了山的,我黄大发一个人也是修不了渠的,愚公移山的两个大神,并不是神仙,而是政府和群众。
诚然,新时代,一个人力量极其有限,必须团结广大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充分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
电影讲述黄大发修渠的故事,更多着墨于他说服村民,引导村民,赢得村民信任的一面,这也是他充分依靠群众振兴乡村的基础。
开渠终于打通,换来了清澈的饮水,人们在欢呼着胜利的到来。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特别是推进教师读书写作的这个事上,困难也许重重,但只要想起天渠,想起长者黄大发,用他坚定信念,科学方法,相信并依靠群众,最终胜利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