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现象层出不穷,我们都会被动或主动地接收、了解相关的诈骗信息,特别是当代活跃在互联网空间的90后、00后们,每天都可以便捷地了解过许多碎片化的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对相关诈骗手法有所耳闻。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数是浮于表面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再者,电信网络诈骗技术和手段更新频繁,团队分工专业化,加之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等原因,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危害广大市民的财产安全、乃至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秩序。
一、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
当今,中国约有8.54亿网民,其中手机网民8.47亿,占比99.1%(截至2019年6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网民规模及手机网民占比上,更体现在依托相关技术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中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统计,网络诈骗及其黑产业链条中的个人信息泄露、账号密码被盗等,依旧是近阶段网民在网络空间需要面对的网络安全核心问题。
图1: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
这些网络安全问题集中体现在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并且科技的进步也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和延伸触手的孔隙,现今的电信网络诈骗也逐渐呈现专业化、公司化、智能化、跨境化、隐蔽化等趋势。例如,已有骗子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语音转发、合成语音、换脸等,进而实现伪装、伪造和欺骗等,令人难以分辨真伪、防不胜防。
二、电信网络诈骗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
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台也是起于垒土。恶意账号是电信网络诈骗的起点,大量账号被养号群体养在互联网空间的各个场景中;盗取个人信息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成功秘诀,帮助犯罪分子在“广撒网”与“精准诈骗”之间切换自如;各类黑灰产源头平台工具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得力助手”,能够帮助犯罪分子实现破译验证码、批量登录账号等;前沿科技手段被不法分子用作电信网络诈骗的助推器,通过app植入恶意SDK及大数据分析提高诈骗成功率……
而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盲目自信。一方面,大学生对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多处于被动、碎片化接收状态,并未主动、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导致知识滞后、难以实现实时更新;另一方面,学生们经历经验相对较少,在真正遇到骗局时个人的知觉和注意易被吸引、易受他人暗示,且存有侥幸心理,最终成为受害者。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
通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中对电信网络诈骗数据的汇总与聚类分析研究得到,当前热点诈骗类型重点有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低价利诱诈骗、金融信用诈骗、仿冒诈骗、色情诈骗、免费送诈骗、盗号诈骗等10类,其中仅前两类诈骗所占比例高居首位,约占全部网络诈骗案件总量的53%。
图2:2019上半年十大诈骗类型分布
(一) 交易诈骗
双十一的硝烟刚刚散尽,交易诈骗却成了在这场全民网购热潮的最大赢家。不法分子以不发货、骗扫二维码、骗点链接、虚假货到付款、网店代发骗局等方式引诱买家进入圈套,骗取钱财和盗取隐私数据。
(二)兼职诈骗
高佣金、低工作量的幌子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在校学生。因此,兼职诈骗常以诱骗入职费、刷单本金等方式让许多学生陷入预先设好的陷阱,导致了其生活费、学费被骗取,但多数学生因被骗数额较小、害怕家长责骂或者羞于被同学知道而未及时、主动报警。
(三)交友诈骗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不法分子想方设法成为诈骗对象的“知心好友”,或者抓住了大学生憧憬爱情的心理,成为对象的“恋爱对象”,在骗取信任后,即向对方索要钱财、引诱赌博、推荐虚假理财产品、盗取账号等!
(四)返利、低价利诱、免费送诈骗
在网络空间,犯罪分子也会利用你寻求高性价比的心理,通过赠送高价值礼物、高购物返利点,或者是超低“体验价”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购物,实施诈骗。再者,“9.9付邮免费送xxx”赠送礼物并不是目的,盗取你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地址信息、骗取运费才是最终目的。
(五)金融信用诈骗
不少学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一点理财知识是好事,的确,金融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学生群体增长知识增加体验,也可以获利,赚取生活费。但学生群体的知识和经验尚不充足,不法分子便抓住机会在学生贷款、投资股票、购买理财产品等环节,骗取服务费、会员费等。
(六)色情诈骗
互联网色情资源总是屡禁不止,色情诈骗也应运而生。
不法分子通常打着加会员、购买服务等方式让你预付费用,结果事后不见“踪影”(俗称仙人跳)!受害人基于担忧自己也涉嫌违法犯罪,即使在色情资源上花了冤枉钱,也不敢报警。
(七)仿冒诈骗
这类诈骗中,最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冒充公检法”诈骗了。骗子们以借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之名,谎称事主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走私、贩毒等犯罪,要求配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这种诈骗套路颇深,迷惑性强,许多人因一时焦急而轻信骗术,把钱汇入了“安全账户”。
四、防范网络诈骗的路径选择
(一)预防为主
选择相信对方的那一刻,你的钱财和隐私便成为了对方囊中之物。太多案例都可以证明,很多时候并不是受骗者犯了什么错误而上当,而是一念之差、因为一时疏忽、防范意识薄弱而放松警惕,受骗受害。因而对涉及钱财的万事都应多一分谨慎、怀疑,从心理上筑起高墙,杜绝侥幸心理、贪小便宜的想法;从思想上强化防骗意识,手机验证码不转发,个人信息不公开,陌生链接不点击,非官方渠道多方验证。
(二)沉着冷静
大学生遇到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缺少社会阅历,热爱新生事物,尤其是涉及互联网的产品和事物。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突发事件“快”、“准”、“急”的特点,让受害人感到慌张,来不及冷静思考而做出不理性的决定。因此,沉着冷静应该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事情的态度和能力。
(三)应及时主动报案
大学生一旦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应该及时有效的取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向有关部门举证、推动侦查破案。时间越久,赃物的流向越难把握,取证的难度越大。侦查机关一方面通过通讯链条的电子取证,另一方面是追溯资金流向的电子取证,以及网络轨迹查证。因此,受害者是否及时主动的报案就成为了快速破案的关键。由此可知,我们应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其意识到及时报案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及时地做好学生被骗后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引发“次生事故”。
(文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