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废话不多少,直接进入正题
在决定分享之前,整个系统框架其实只在我的脑海里,通过每天的日更来不断完善。
所以我是直接先把目标丢出去(就在群里分享写作系统),这也是一种提高行动力的方式(哈哈哈)
回答为什么要搭建写作系统这个问题,首先要将问题拆解为两个小问题:
1:为什么要写作?
2:为什么要搭建系统?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写作?
我的观点是写作,就是自我对话,认识自己的过程。
做不到这个,写作是写不好的!
对于自己的生活、所在的世界都很迟钝的话,生活都是无趣的话。
那么必然写的文章,就是跟千篇一律的流水账一样,食之无味。
一篇文章如果自己都觉得很无聊的话,别人看了也会很无聊。
所以,先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
这也是远远大于写作技巧的一种能力,我个人觉得训练对世界的敏感度是训练写作的核心。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
我个人的习惯是先从认识自己的情绪开始。
有时候我会可以在生活中刻意去捕捉,并迅速记录在知识星球上。
比如愤怒的情绪。
之前的写的一篇日更文章《小朋友在图书馆肆无忌惮大声喧哗,我该不该喷她家长》
其实就是在看书的时候,遇到小朋友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愤怒和烦躁情绪。
进而变成日更的素材。
这样慢慢地,我就会对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有掌控。
最近我在研究如何写段子,段子的背后就是对笑这个情绪的深度认识。
人为什么会笑?
国内著名喜剧活宝,宋小宝说过,
笑呢,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最近我在看一本关于写段子的书《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里面就是基于笑的原理,笑话的方法论。
笑话=铺垫+笑点
前者和后者会形成巨大的反差,就是笑话的逻辑
举个例子来理解:
比如抖音上特别火的学猫叫的歌
后来出现了土拨鼠版本,以为也是很可爱的角色,结果。。。
这个就是与你的预期不一样,你就会觉得有点好笑。
这就是笑的原理。
当然还有很多的情绪,这需要我们专门去研究,情绪是心理学的范畴,可以从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搭系统。
系统是为了不要每件事情都思考。
比如刷牙,如果一天早起就从想刷牙的步骤开始,那一天得累死。
所以我们需要将一些复杂的事情内化成习惯,而系统就是一种提高效率,避免大脑思考。
但是,前提是有写作的欲望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在周更群里锻炼下,后面才去慢慢提高,慢慢提高效率。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二:那么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什么会让自己写下去,写得好。
最近的经验,是写作等于情绪+传递。
这也是听了黄执中情绪沟通,里面提到情绪之上,可以用文字,声音,图画来表达。
这样就会有写作,音乐,美术等等
这一切都是相同的,都是表达情绪的一种。
所谓的写作的各种技巧其实无所谓,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把情绪和观点高效快速准确传递给自己和对方。
所以写作的最小化有效训练,在我看下,首先是捕捉自己的情绪,捕捉生活的情绪。其次是训练如何精准表达。
三:写作系统1.0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因为是我个人的需求,所以很明确,如何保持高质量的日更?
那么高质量如何理解?
高质量,在我看来,高质量需要你在情绪和逻辑亮点都做的好,就是要保证文章有共鸣,并且是有用的。
首先对自己有用,顺便对其他人有用。
日更则代表稳定性,新手和高手的最大区别在于稳定性。
系统可以保证这点。
我的文体,微分享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我上次分享了情侣间的仪式感。
所以我的文体是撒狗粮式,这个又有一个学术名词,就是马克思主义。
为啥叫马克思主义,这里会有个小故事
马克思除了大家熟悉的伟大领袖,实际上他还是一位撩妹高手。
他和燕妮是青梅竹马,有一次马克思把燕妮约到小河边
拿出一个礼盒告诉她,
我已经有喜欢的姑娘了,模样就在这个盒子里
燕妮失落又心有不甘,她挣扎地打开礼盒
却看到了自己的模样
原来马克思送了一把镜子
这样表白的套路放到今天也不会过时啊
后来马克思在柏林求学期间,分隔两地
那时候通讯落后,只能通过情诗来表达思念
比如下面的情诗:
燕妮,即使大地盘旋回翔
你比太阳和天空更光亮
任凭世人把我无限责难
只要你对我爱,我一切甘当
满地的狗粮呀,现在理解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文体了吧。
四:写作系统架构
接下来是重点了,不过只是适合我自己的方式,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最外层的框架是,写-读-改-发
在写的模块,我分为四个步骤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库,需要先将触动自己的内容放进素材库,然后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情绪,然后在特定时间梳理文章的结构。最后扩展成文放进草稿库。
接下来是读的部分
这里我会先自己读,看看有什么问题
看完之后,给女票看,她是我的第一读者和编辑,过了她这关我才放心发(比如前两天因为她出差,结果文章出现几个错别字,自己看是有盲区的)
以下是我在读的时候会用的检查清单
改的部分,我会把写的文章放一段时间,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想法(《写出我心》里面把这叫堆肥)。
如果没有到了日更当天没变动,就会最后检查一遍后发送。
发送的模块,现在自己用的是简书作为主更新,然后分享到朋友圈,最后收集反馈。
后面会迁移到微信公众号,因为相比简书,有更好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
五:写作的最大误区
最后说一下,我在写作中遇到过的最大的误区:
就是写作是为自己写,还是为读者写?
两个方面自己都经历过,现在的结论是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为别人写,没有意义。
后续的写作2.0会继续优化,会加入数据驱动。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30分钟内完成高质量的日更。
最后分享下我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书单。
希望对大家有用。
世界千万条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路。
去建立自己的写作系统吧。
原创100天100篇之18/100,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