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后才真正开始发现“少讲话”是一种多么珍贵的品质。
少讲话意味着不轻易评论。在这个“看法”多于“事实”的时代,这个品质更是弥足珍贵。通过互联网,人人都开始肩负起评论员的职责。电影、食物、书籍……但凡能被人看到的,都成了被评论的对象。
评论成了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许多人开始畅所欲言。
但正所谓“言多必失”,在网络上发言更是如此,稍不留神,就会引火上身。
“火华社社长”刘烨这位耿直boy就得罪过不少人。2015年6月范冰冰发了一条周四见的微博,刘烨便在下面开了句玩笑说:见你妹!
然后,大黑牛李晨不乐意了,发了条微博来表示这种评论的不合适。
到最后,由于承受不住网友批评的压力,刘烨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
所以说,评论的恰到好处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情商智商缺一不可。
典型的正面例子就是“音乐诗人”李健。知名时尚博主黎贝卡对他的评价就是讲话“非常有分寸感”。确实,评价对手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夸的太多容易给人一种虚伪之感,评的稍有偏差便成了贬低对手,稍有不慎就会反目成仇。
而李健却不会妄加评论,而是通常从他人的优点出发,加以肯定,寥寥几句,点到即止。
这是非常智慧的一种评论。既避免了公开评价他人的尴尬,又无形中彰显了自己的专业涵养和风格气度,一举两得。
但没有一定的知识、道德修养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大多数人在做评论时一心想表现自己见多识广,独具慧眼,通常采取“众人皆醉我独醒”策略。
譬如《人民的名义》引发全国追剧,有个帖子就明确表示:
“这个戏一开始有点悬念,但也就那么一点点。”“李达康是个有点丰富的角色。但李达康这点丰富性,难道不是一部正剧人物塑造的基本要求?整部剧其他的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造型吃到底,号称名家荟萃的一部戏,除了李达康之外,有任何一个人物经得起琢磨吗?”
这个评论是于4月9号发表的,明显就是连剧都没有看完就急着来蹭热点,发表评论。别的不说,我就问祁同伟这个角色有没有表现出“穷小子得势”之后的复杂心理,有没有引发一些人的共鸣?高育良这位“笑面虎”又有几人能看清他的真面目?
最可笑的是这段话:
“归根结底,这戏对问题的剖析超出了「都怪大家忘记了革命优良传统」的深度吗?没有。提出了超越「在坚强领导下反贪干部一身正气挺身而出」的解决方案吗?没有。对人物斗争的刻画和《大明王朝》比怎么样?连《甄嬛传》都不如。唯一的卖点是「斗争上升到副国级」。同志哥,公开处理的正国级都一大批了,醒醒吧好不啦。”所以除了李达康演的不错以外,这戏比微微一笑很倾城好看在哪了?
确实,《人民的名义》依旧在倡导主旋律,存在一定局限。但其中所显示出的各种腐败,官场中的各种歪风,官商勾结,权利的私相授受可以说是近几年国产电视剧中罕见的。
所以,个人以为,这部电视剧的火不仅仅在于电视剧本身,更在于展示了国家在有关政治敏感问题上的开放姿态,释放出一种文化创作自由的信息。而绝非狭隘意义上的一首“在坚强领导下反贪干部一身正气挺身而出”的颂歌。
从该文章底下一些网友的反应来看,有不少人对这种评论表示反感
所以,评论是一件非常考验功力的事情,做得好就成了“意见领袖”,受众人爱戴;稍有疏忽,便成了暴露智商,暴露短板的“被批评者”。
莎士比亚曾说:倾听所有人的意见,但只对少数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少说话多办事”是每位成熟者所必备的技能。
什么?!你说思聪老公就很随性,很能评论?拜托,人家上面有人!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