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桃子的不同方式与身体反应的关联
今天吃了一个桃子,昨天也吃了一个,但昨天吃完后疯狂流鼻涕。虽然这可能是寒气排出的表现,但我意识到,昨天是空腹吃的桃子——当时胃里只有桃子,而桃子的温度是室温,不算特别凉,但也不热。而且,桃子性平,并非寒性水果,按理说整体是可以的,可还是出现了流鼻涕的情况。
毕竟现在快到冬天了,若胃里只有偏凉的东西,身体里还是会产生寒气。因为胃需要将食物加热,这个加热过程就相当于要把寒气代谢出去。
今天吃桃子则是在饭后,胃里有很多热的食物。两次吃的桃子大小差不多,但这次我一点鼻涕都没流。这意味着,如果身体需要用自身的体液将食物加热到体温,就可能会产生寒气,需要排出,从而出现流鼻涕等较明显的排寒反应;而如果身体里有其他食物,不需要靠自身体液去加热,而是由其他食物将常温的食物“加热”,这时身体的排寒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
我姑且认为,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排寒,是因为热食物(比如40度、50度的食物)与桃子的温度中和后,大概能达到体温之上,寒气自然就被消解了。这相当于借助身体外部的额外能量(热食物的热量)来平衡桃子的寒气。
反之,若身体里没有额外热量,只有桃子,就需要耗费自身的气血能量来平衡桃子的温度,身体就会出现流鼻涕这样的症状。
这次的反应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体验。如果没有仔细思考,没有把这个过程反思记录下来,我可能不会察觉到,靠自身能量加热食物和靠其他食物加热食物,到底有什么区别。
很多时候,人们可能没意识到,当不需要自己耗费能量时,身体会更舒适。比如平常喝水、吃热的食物,进入身体后会让人舒服一些,但热量最终还是会通过散热的方式慢慢散掉,似乎没解决什么根本问题。可当身体里有寒气时,热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