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论谈(读书笔记)之四十九(1229)
今天继续谈谈学校组织机构系统的变革。
4.一校多址的学校组织机构系统
近些年来,随着生源的减少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越来越频繁,撤消了很多学校,合并了很多学校,产生了一批一校多址的学校。2004年,北京市共撤并100所学校。目前,北京市一校多址的学校中既有小学,也有中学;中学中既有单独的初中、高中,又有完全中学。一校多址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学校规模的扩大、不同校园之间的协调等因素,在学校管理上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客观上需要对学校的组织机构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校多址的学校在规模、发展程度、不同校址之间的距离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另外,小学和中学的组织机构系统本来就有一些区别,所以在学校组织机构系统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模。但是,一般来说,校长会选派一名副校长全面管理分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下面再设若干名主任负责教育教学具体工作。那么,主管分校工作的副校长向上对谁负责呢?在有的学校是对校长负责,在有的学校是对本校的主管副校长负责。
这种系统在设置学校组织机构时,注意加强一校多址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业务管理方面。分校的管理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而且把这种管理并入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由本校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整体协调。这样,分校实际上成为本校的一个教学部分,与本校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够加强学校管理的统一性,又能够避免机构的重复设置和办学资源的浪费。
5.集团办学的学校组织机构系统
近些年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一些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一些学校,既包括公立学校,也包括非公立学校,发展成为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发展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横向扩张,在其他地区开办分校;另一个是纵深发展,比如小学增设幼儿园,高中校增设初中,初中校增设高中等。教育集团的出现和发展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学校组织机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系统一般是这样的:集团董事会是最高管理层,负责大政方针和决策,同时负责集团所属各个学校的校长的任命和工作考核、评估。第二个管理层是各个学校的校长,不同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工作,向上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在每个学校内部,其组织机构模式与普通学校大致相同。公立学校和非公立学校的集团董事会的人员构成存在差别。在非公立学校,一般包括学校投资方代表、学校经营方代表、集团所属各校校长。在公立学校,一般包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代表、集团所属各校校长、特聘教育专家等。
这种系统设置既加强了教育集团的统一管理和集体决策,有利于教育集团的整体发展、特色保持和资源共享,又确保了集团所属各个学校内部的独立管理,有利于各个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发展。
当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各个教育集团的具体职能部门设置不尽相同,所以其组织机构系统也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