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飞轮中的爱干、擅长干和值得干三个方面中,我们会发现,擅长干是最容易实现的。
同时我们也知道,职业的本质其实是等价交换——用我们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从而换取企业给予我们的回馈,最终满足我们的需求。
或者,当你已经度过了最基本的生存期,你有了愿望去追逐你的“诗和远方”(也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时,也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能力去换取你想拥有的东西。如果没有,依旧会卡在能力层面。
很多伙伴提到自己不喜欢干某事,实在厌恶透顶,其实我脑海中直觉反馈出来的问题是:你把自己职责所在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你的领导如何评价?你的同事如何反馈?是不是已经把工作做到了极致,让你的领导不得不用你呢?
我们来用一个等价公式聊聊。
能力*时间=价值
这意味着你的能力即使暂时没有别人强,但是如果你愿意持续的投入时间精力去训练,你也是有价值的。现在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关注了一堆公众号、报名了一堆课程却没有能力、没有价值了吧?什么都明白,但是不投入时间,相当于你什么都没有!
试着去问问自己:你当下的工作还能为你将来的方向积累些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资源?不断的创造机会在现在的工作中去拿到你想要的这些。不过,非常重要的是,职业的本质是交换,当你在想要拿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也要首先去思考自己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提供的价值越多,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的概率就越高。
还有很多伙伴存在思维误区,比如下面的内容。
我又没有在xxxx职位,怎么可以是训练xx能力呢,怎么能实现xx成长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例如我想做产品经理,但是我没有过产品经理的经验,所以我又找不到产品经理的职位,就这么一直把自己绕进去走不出来了。
其实,即使你没有产品经理的职位经验,你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做和产品经理相关的事情呢?相信你一定认为是可能的,你完全可以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项目,学习,社群等等去积累产品经理相关的工作,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经理做事情,这样你慢慢就拥有了产品经理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这就是being-doing-having的思维。
然后说到这里,就又有人困惑了——老板又没有给到我那么多的money,我为什么要卖命的去做这些事呢?那么我想问问你,所有这些储备的能力是为谁储备呢?这些能力储备之后会被谁带走呢?我想你心里会有一个答案了。
当你的工作太过顺利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提醒。如果你的工作对你来说丝毫没有难度,轻轻松松搞定,也许你要考虑是不是要做些调整了。
而你感受到压力,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需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地方,因为每一个挑战都是用来帮助你成长的。
换工作的表面看起来是升职加薪,但本质上是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的竞争力。竞争力有几个层次,当你已经跨越了一个阶段,要试着让自己去挑战下一个阶段,这样才会让自己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