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有几千万家,有传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多类型。如何更好、更广的让大众了解到它们,那就需要一个对外传播的窗口——那就是市场:在不同企业中,市场是最具通性却又最具矛盾命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公司的多数人都可以算作市场,但多数又不是真正的市场。
比如 IT 开发岗,可以明确的分工,包括:前端、后端、UI、研发、产品、运维等;他们虽然是技术,但却会通过技术分享、亲友交流的偶然间去为企业带来传播;但它能算市场吗?
伴随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出现了更多的新岗位、新名词:品牌部、PR、整合营销部、数字营销部、运营、UG等等。但,如果你“焦虑”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岗位,那就错了。要学会看到这个事情的本质:找到各个点的ROI ,并提升效率!他们的最终核心价值都是一样:用杠杆,去扩大企业/产品兑现能力,更好帮助企业完成成交。
如何更高效的去利用好市场杠杆呢?那就要做到了解产品、了解用户等。由此,将工作中思考的问题汇集如下十个(以京东为例):
1、理解我是谁,我的价值点是什么?
——电商,多快好省,可信赖
2、用户是谁(普适、特定)?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民(普适);
3、我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怎么做(最精彩的电商值得参考)?
——天猫,苏宁、当当、聚美等(只要是电商就多多少少有竞争)
4、我与对方的区别是什么(京东快、天猫全、拼多多廉、当当书)?
——京东的特色不是多、好、省,而是快,可靠、值得信赖!
5、用户需要(对产品感兴趣)的功能是什么?想要/能够实现什么价值/利益(省钱、省力)。
——如果早期京东是靠正品吸引用户,现在则是快!
6、他们都在哪里(渠道)?
——用户无处不在,不过依据八二理论,京东的主业依然属于3C
7、我通过这些渠道,向他们通过什么形式展示(奖励、好奇、个性等)?
——优惠、限量、特价、特定等
8、用户被吸引后,如何更好的去留存、转化、分享?
——体验到京东快速、可信懒(京东的会员制实现了长期留存)
9、你真的做到以上点了吗?
——是团队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
10、如果以上都做了,为什么还是没成效?
——面向的方向不对,或产品有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