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少年的小学生活3——阿吉拉生活系列记忆之大野地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小学生老同志

几个月后,小同学们就都非常熟悉了,关系好的为了显示亲热,彼此间都把对方姓氏加上个“老”字相称,姓王就叫老王,姓刘就叫老刘……,彼此称呼的时候,如果让大人看到肯定会笑掉大牙。记得有次与周姓(好像是姓周吧)同学相约一起上学,中午我在他家门口喊:老周,老周……走啦。结果同学他爸爸出来了,我见了他爸说:叔叔,老周在家吗?他爸爸狠狠瞪我一眼,说:小屁孩,还叫老周,老子现在还是小周呢。

我们同学们的名字很有时代特色,什么文呀阁呀、明呀,卫啊宏啊、伟啊东啊,学啊文啊、武啊,晓红、春艳啊,刚呀强啊,国啊庆啊,大庆,学斌,玉梅,青啊,山啊……现在想想,其实就是当时国家状况的写照啊,家长们不小心就通过孩子名字记录下来。

批判大会

小学一年级赶上一次全校批判大会,不知道是贪污犯还是盗窃犯。那是一个上午,我们学生在校北区楼前的主席台下排排坐好,上面有个老师还是外面的人,介绍今天会议内容,讲罪犯的犯罪事实和社会危害,大概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之类的吧。虽讲慷慨激昂,但实在啰嗦,小盆友们听不懂,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底线小动作不断。我记得我旁边坐着是个姓高的同学(疑似,不能肯定),从兜里掏出一种黑黑红红的小果,应该是“酸溜溜”吧,酸甜的,给我吃。我偷偷摸摸的吃,再偷偷吐籽,正美呢,忽然闻见一股臭烘烘的味。可能是高同学吃的太多,一招凉气,放屁不停,那叫一个臭,跟搅动了大粪坑一个味,把人给熏的啊。终于,台上会议进入高潮,押上罪犯,见一个男人,张啥样早忘了,只记得脖子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名字,字都不认识。还挂着一串苹果,用粗铁丝穿着,估计勒的脖子很疼,呲牙咧嘴的,还被两个人压着太不起头,最后就是喊口号:打倒XXX!大会圆满结束。

大野地

学校实验田再往南就是我们称为的大野地,就是一片荒滩,长满骆驼刺、苦菜、猪猫草、马莲等野生植物,草稞里跑着蜥了虎子、野老鼠的小动物,那里也是孩子们的天堂。但冬天光秃秃,不好玩,夏天好玩,像逮个蚂蚱,抓个蓝青金壳的金龟子,还能摘到一种叫牛犄角的植物,嫩时能吃,掐开有白色汁液流出,粘手上粘糊糊的。还有假麦子,抽穗时,拔一把,能用它编东西,手巧的能编很多样东西,比如小动物,我只会编叫做推子的那种。要不还可以去拔草根,然后两个人各拿一个,看谁把谁的勒断。

大野地再往南是条小河,小河是条分界线。河南岸就是农村,河北岸属于阿吉拉。我们常常越过河,去农村玩,真发现很多好玩的呢。

且听下回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