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作者黄静洁。
前些年,当中国大江南《北风行》以顶尖奥数成绩考上名校的“神话”时,曾流传出这样一个故事。
常青藤学府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来到中国各地,为其国际特训班招收学生,考生中来了一位奥数尖子生。
然而,因为面试时的一段平常对话,让宾大面试官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这位兼职生。以下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段面试对话:
A:你读书读的那么好是为了什么?
B:为了挣钱。
A: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B:为了周游世界。
A: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
B:还可以买房子。
A:买了房子还想干嘛?
B:和父母一起住。
读到这里,大家基本可以想到这位兼职生一定会被淘汰出局。难道他是因为独攻奥数才输掉心仪的大学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错在于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没有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学习的目的被模糊了,人生的目标被偷换了,造成孩子以为考上名校的目标就是能达成父母对自己的愿望。
而父母则惦记着孩子考上名校,就是保证孩子能拥有一种致富的本领。至于赚到钱之后还能再为自己,为别人做点儿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孩子心中已然一片模糊甚至空白。
宾大面试官决定放弃这位奥数兼职生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他一眼便看出。这位奥数兼职生的眼里只有一个小家的利益和自我地位的满足。
无论你的孩子未来是否有机会进入名校,理解常青藤的价值观是我们做父母应该补上的一堂教子课。
在应试教育仍然盛行的今天,我们需要为自己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是在为谁养儿育女?
答案一:我为了自己育儿,那么结果是,孩子拥有的只有你。
答案二:我为孩子的未来育儿,那么结果是,孩子在自己的未来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他自己。
答案三:我是为世界育儿,那么结果是孩子是属于世界的。而当世界拥有了你的孩子,他的人生就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他们才可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人生的高地上。从世界看自己,从自己看世界。
以上三个答案握在你的手里,他们决定了你的孩子将会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将左右孩子很久很久。
所以,我们在此讨论的不仅是名校的取舍问题,也不是常青藤的入学之道。更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如何教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