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酸奶
“你们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再盖个假古董了!”
这是1953年林徽因对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的一段话,那时候北京到处是文物,但正因为如此,妨碍了其作为一个政治中心的建成,因此要把那一整片的古城墙都拆除,即便是林徽因如此激烈的反对,也未能救得下那一片古迹。
随后,从长安左右门到中华门依旧被拆除,被强拆的时候,建筑大师梁思成为此失声痛哭,然而在看不懂其文化价值的人面前,那不过是一堆废砖瓦罢了。
时至今日,关于文物保护的讨论依旧未停止,只是大家不再由于发展的需要而拆除那些看似废墟的建筑,相反,各个地区还会为某一件文物建筑属于哪个区域而争执不下。
在这一片形式大好之下,除了极少数真正地在践行着文物的保护,更多的,不过是在借着保护文物的由头在赚钱。
随着每年小长假旅行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带着家人或朋友出门观光,只要是稍微有点名气的旅游景点,到了假日,那也是人来人往。
这在某些人的眼里,原本的文物古迹不仅仅是该好好保护了,简直就是用来赚钱最好不过的工具。
哪里有古迹,哪里就有商机,稍微修缮修缮,就是一个旅游胜地,至于修缮得怎么样,保护得好不好,却另当别论,所以才会出现了最近引起网友热议的“最美野长城”修缮遭抹平事件。
而当地的负责人却表示,这样的做法合情合理。
也许在他们看来,对于这种危墙,最好的修缮不就是面目全非吗?只要这个名称还在就好了,毕竟旅游景点总是需要一个吸引眼球的称号。
》》》》》》》》》》》
无独有偶,曾经上过微博热搜的“金喜善”壁画师,因为长相甜美似金喜善却坚守修复壁画这种孤寂无聊的工作两年,而广受赞赏。
然而随即大家便在流出的照片中发现,其修复壁画的方式,不过是在进行大面积的涂抹罢了,这哪里是修复,分明就是以修复的名义进行着破坏。
更有甚者,为城墙或者楼宇安装电梯、明明应该谨慎对待的考古却用挖掘机上阵等等诸如此类的破坏行为屡有出现,好好的保护文物为何就沦为旅游景点的附属品了?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在注重物质的同时,对于精神也越来越重视,如今“最美野长城”事件的出现,网上几乎都一致反对这样的做法,长城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堵砖砌成的墙,在历史的沉淀下,它已经成为了民族的象征。
那么文物,便是如此。
岁月更替,朝代兴亡,一个民族发展至今,也如一个人一样,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在每一个成长的阶段,它的思想,它的文化都各有千秋,而这些文物,就是这些思想与文化的载体,也是这些文物见证了这个民族的成长,它的意义,又怎能用它原本的价值来形容。
都说历史文化,历史从哪里来,文化又从哪里来,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我们也需要这些象征,去了解曾经逝去的时代。
文物就是如此,你看到它,不会是它的样子,你看到它,真正感受到的是它所处那个时代的气质与内涵。
保护文物,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工作,而直至今日,这项任务艰巨的工作,却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这么多例文物修缮反变破坏的事件来看,保护文物实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然而反观国内各大高校,关于文物保护与修复这个方面的专业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学校根本不开设这门专业。
即便是开设了这门专业的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也是数目寥寥,在广大家长与学生的眼里,这是一门相当冷门的专业,只有特别热爱的人,才会想要填上它的名字。
而偏偏这又是个非常需要专业人员来从事的工作,对文物修复资质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关于修复还有过相关规定,修复人员必须要有“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的资质,而现在,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标准和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局面。
据了解,真正地文物修复师在全国仅有两千人左右,全国却有那么多的文物需要保护,这就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保护状况。
所以才会出现不懂文物的人管理着文物,以保护的名义进行着破坏这样的事件发生。
除此之外,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那些开发商们为了赚取巨额的盈利,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可以被挖掘为景点的文物建筑,都会想方设法地开发出来,至于能不能被很好地保护,却并不一定能做到足够的用心。
专业的冷门,专业工作人员的缺乏以及旅游的发展导致开发商的随意开发,这种种都极大地破坏了文物的保护状态,有太多的地方不懂“修旧如旧”的要求而随意进行更改,涂抹,怎么不让人觉得可惜。
都说巴比伦有空中花园,埃及有金字塔,印度有泰姬陵,中国有长城,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都因为岁月的沉淀而成为一种象征,它有故事,有精神,有文化。
文物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这也是很多国家,很多人为什么要注重保护它们的原因,它们相当于一个人的内涵,没有文物的民族是空洞的,它没有用以支撑精神寄托的载体,没有文化的传承,又哪里会有历史的厚重感。
保护文物依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它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哪一方面的帮助,而是所有人对其的重视,像这般把破坏当保护的事件频频出现,实在是需要好好反省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