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过以下广告文案:
自从玩了***,其他游戏都变成了将就
没什么是一把***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两把
***我给打82分,剩下的666啊
文青范还是杀马特,优衣库还是地摊货,都能在***找到快乐
隔壁老王这几天特老实,原来是在玩***
别再玩那些五毛特效的游戏啦,试试***
如果你的iPhone没有***这款游戏,手机就白瞎了
看完之后,你的表情是否如下图:
然而我们在移动端经常刷到的游戏广告大多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但我们在针对广告投放时所撰写的文案偏偏很受“用户”欢迎,一方面我们通过用户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分析来看,只能将其划归为某一阶层;另一方面,既然野火如此旺盛,领导不介意让它“烧”的更旺些,从而间接程度上刺激了其“二次扩散”。
我们首先来分析下此类文案“大行其道”的病因:
1、快餐消费盛行下不愿“冷思考”
社交媒体的盛行,已从根源上改变了当下人获取新信息的方式,人们在繁忙的当下似乎只愿接受所谓“精简”的信息摄入,秉承着“少即是多”的信仰,反而更多的注重突破眼球、让人眼前一惊的新闻信息,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往往没有“耐心”继续品读,过于追求“爆炸”、“热”的信息点,反而忽略了“热新闻”下的“冷思考”。
2、网络细菌促“屌丝”文化盛行
大多数这个社会的平凡人因为平凡而自动将自己归类为“屌丝”人群,渴求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寻找社会认同,我们往往所阐释的群体效应便是如此。在网络细菌大范围的攻势下,很多人不自觉的沾染了“趋利避害”的不良细菌,选择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排斥不流于众人价值观念的特例群体。而在此种极具黏性的“细菌”影响下,只会看似受众范围广泛的贬义观念扩大更多的社会群体。
3、一传十到百的“移动传播”燎原之势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名言衍化到现在变成了无论好事坏事都能短时间内得以借“网络”之东风传到各种人的耳朵里,从而引起广泛讨论。但在讨论过程中会分成多方争论态势,且公众人物的站队方向亦或引起新一波的争论。
我们将这种称为“第一眼”文案风靡的原因结合上三种病因来看,当下的受众往往对插科打诨、惊爆眼球的信息流形成第一眼的好感度,此外经过多人的覆盖传播加深了其对自身的认同感,并借由更多人的传播方式将自己的喜好引入到更多人的眼中,从而将一件看似无聊、无趣的文案形成“热点”。
当然我们并不仅仅批判当下或主动、或被动追随“热点”的人群,毕竟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着实艰涩难懂,我们也并不否认下里巴人的通俗易懂性,只是希望走心的文案正流行的当下,让更多的人与心贴合,找到文案与内心的真正共鸣。
最后,附赠我最喜欢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