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个纪录片,在IMDB上评分9.7,获得2016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大奖,中国自由摄影师王久良的作品《Plastic China》。
网络上只能找到26分钟的版本,说实话,看完之后,整个周末我的心情都很沉重很难过。
Plastic China 里面,导演用摄像头记录了,美国等西方世界进口到中国的垃圾,填满中国一个沿海的小村庄,村里的村民们全部都以这些洋垃圾卫生,农田、池塘都成了垃圾的填埋场,他们可以做的就是靠从这垃圾田里捡出塑料,然后对塑料进行简单分类,之后漂洗碾碎,再卖出去。过程看得触目惊心,画面比语言和文字有更大的震撼力。
大片大片的垃圾田,放羊的农民,把羊群带过去,羊就在垃圾田找东西吃;还有的养猪的村民,直接就是垃圾和着水喂给猪吃。不敢想象这些羊肉和猪肉最后都卖到了哪里?他们都是靠吃塑料垃圾为生的。还有小孩子们,没钱上学的,白天大人们干活,他们就在垃圾堆旁玩垃圾,洋垃圾上面有好多他们根本不知道也搞不清楚的字,其中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就是一个五岁大的男孩儿拿着医用针管往嘴里灌水喝,不知道那个医用针管里曾经是什么药,想来就后怕。有的年轻的妈妈,一面背着嗷嗷待哺的娃娃,一面在垃圾田里捡塑料,垃圾场到处飞舞的苍蝇爬满了娃娃的脸上和身上,不时的发出嗡嗡的声音,这一幕我看哭了。
由于大片大片的农田被垃圾覆盖,农民没办法种地,只能做捡垃圾的工作来谋生活,这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子。村里的河水也被垃圾覆盖,孩子们在填满垃圾的河水里捕鱼玩,打上来的渔网里扔掉垃圾,零星的才可以找到一两只小小的奄奄一息的鱼。水也被污染的没法喝了,本来就没有太多钱的村民们不得不跟隔壁山上的村民买水喝。夕阳西下的时候,垃圾场上空冒起了弄弄的黑烟,是焚烧塑料垃圾产生的烟,就这样一会儿工夫就覆盖了整个村子,浓烟缭绕,什么都看不清,仿佛透过屏幕都可以闻到那个刺鼻的味道。
导演采访当地负责洗塑料的几个年轻人,问他们是怎么洗塑料的?一个小伙子说,就用洗衣粉泡,泡的差不多了,就放到机器里碾碎,出来的塑料渣就可以卖了。导演又问他,你知道这个有污染吗?他说:“污染也没办法啊,不干就没饭吃啊!”“那你每天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孩子,为了父母。” 镜头聚焦到坐在一堆塑料渣中间的一个穿开裆裤的小男孩儿,他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愣愣的瞅着镜头,然后自顾自地玩起了身边的塑料。这一幕,我又哭了。
后来他们又来到村子里的塑料分拣厂,先是采访了做工的工人 ,他们都抱怨这个工作不好,味道很大,也不知道这些垃圾以前都是装过什么的,什么味道都有,很臭。但是也说偶尔在垃圾堆里可以捡到美元。导演为他们,明知道这个污染大对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做呢?有个女工说:“现在啥都不好,就是钱好。能挣钱就行。” 还有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说:“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 后来导演又采访了垃圾分拣厂的厂长,是他开的这家厂子,问他为什么不上报这个情况,为什么要进口外来的垃圾,让村民陷在重度污染的生活里?他对着镜头说,“不是没有上报,钱也交了,可是谁会去?谁都不会去的,饭都没得吃,哪有那个精神去打这个官司。就算报上去了,中间也会被拦下来的。”
片子的最后,特别的讽刺,画面是北京城市里跳广场舞的一个场景,背景音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哇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哇哈哈,哇哈哈,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颜。”…………
这个我们深深热爱的国土,它曾是那么的幅员辽阔,壮丽河山,供给着华夏儿女们生活的资源,而在生活的背面,有这样一群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另外一面;我们享受着买买买的同时,何曾想过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呢?这个纪录片给我的震撼很大,说什么口号也许会是形式主义,那么我可以做的就是把我的思考写下来,并且以身作则,减少浪费,精简自己的购物。至少从我自己做起,少制造垃圾,多为人类的后代造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