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5
●文章题目:阿里丨支付宝VIE事件(下)
●主要观点:
先简单的回顾一下,VIE本质上,就是利用协议控制的方式,用境外的公司控制境内实际在经营的公司,来绕过国内对一些行业的监管政策。好,开始解开“小偷”马云的真实场景。
①支付宝,本来是阿里的全资子公司。具体的控制方式是:阿里100%控股一个境外公司Alipay E-commerce,而这个Alipay E-commerce,再100%控股当时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所以本质上,支付宝就是阿里100%控股的。
②时间点1:2009年6月,支付宝70%的股权以1.67亿人民币转让给“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蚂蚁金服”的前身),而这家公司是马云和谢世煌全权控制的纯内资企业。
外部环境:央行要求非支付机构企业做备案登记
马云解释:“这个政策出来以后,我们觉得外资控股可能会麻烦,于是将70%的股权转让到了内资公司。”
③时间点2:2010年6月
外部环境:央行又一新政策《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必须向央行申请许可证,而申请者必须是“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外资企业呢?那么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④时间点3:2010年8月,支付宝剩下的30%也转让给“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1.65亿元。两次转让价格共3.3亿人民币。
此时,由于有VIE的架构,为了保证阿里股东的利益,同时保持支付宝的内资身份,阿里和“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控制协议,来保证支付宝的所有利益和阿里集团还是绑定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支付宝还是归属于阿里的。
⑤时间点4:2010年底,马云毁约时刻,其不顾股东利益和契约精神撕毁VIE协议,把支付宝挪到一家自己占股80%的公司。
导火线:支付宝向央行开始申请牌照的时候,马云直接向央行表态说:浙江阿里巴巴是支付宝的唯一实际控制人,没有境外投资人“协议控制”支付宝。
第二天,马云召开董事会告诉雅虎和软银两大股东,提出可以通过谈判来补偿他们的利益。
事件解释: 马云真正的错误在于“先斩后奏” 。他与杨致远和孙正义的真正矛盾在于,雅虎和软银认为用VIE是可以绕过监管拿到牌照的,而马云自己的判断是,尽管央行没有明说,但只要是VIE结构的支付宝是不可能拿到牌照的。所以在支付宝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际,马云做出了这个“先拿牌照再说,之后再补偿”的决定。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决定 “虽然不完美,但是唯一且正确”。
事件影响:马云的撕毁协议制造了一个极坏的案例,在国内威胁到所有采用VIE公司的股价和前景,在国际上中国企业背负了不信守契约的标签。
●个人体会/举措:
①这个事件的过程,其实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复杂,有涉及国家金融安全、股东利益、支付宝当时5亿用户、行业影响等各方利益的博弈,完美的解决方案很难,只能妥协,找到最优。
②商业世界中没有真正的对与错,有的只是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最真实的博弈和妥协,而在这之中见到的人性,才是最令人唏嘘感叹和最美的。
③我们商业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事后诸葛亮的点评,而是融入当时的场景中,用关联、整体、动态的方式来体验当事人的心境和拷问、磨练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