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诉我,说自己的表妹,抑郁症复发。她大四在读,或许是面临毕业,有求职和论文压力,所以不堪重负。每天都嗜睡,或是坐在床上痛哭,根本下不了床,更别提去上课。她把舍友们,吓得不轻,找老师,请家长,却都劝不住。
更糟糕的,是她拒绝治疗。强行带她去医院,医生问询,一点也不配合。开的治疗药物,也总企图拒绝服药。她总是情绪低落,醒着就哭,哭累就睡,食欲减退,面黄肌瘦,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据说,当年在高考前夕,她就患过抑郁症。
听到这件事,我感到很遗憾。前阵子,某明星因抑郁症自杀,曾让“抑郁症”成为热议,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出来普及相关知识。但是,与身体疾病不同,心理疾病通常是隐性的,因此不易被察觉,甚至会被当事人拒绝承认。
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时,很可能丧失“自知力”,因此拒绝治疗,并无可厚非,这就需要别人的强行干预。关于治疗,是比较专业的领域,不好妄言。但是,我只想谈一谈,关于久治难愈,反复发作的一些心理层面的原因。
抑郁,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句话,初听可能会有些费解。但是,表现抑郁,把自己的状况弄得很糟糕,其实是在面对现实,无力去接受,或是解决时,一种巧妙的借口或逃脱,以一种“自虐”的方式,去保护自己,逃避外界或自我的指责。
举个例子,在生活中,或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若你犯了错,无力承担后果,或是害怕被指责。于是,你会赶在对方批评你前,先把自己批得体无完肤,人畜不如。这时,对方即便再生气,似乎也只能原谅你。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折腾的这么惨,如果对方再计较,反倒显得他不通情达理,似乎成了他的错。而你自己,也通过这种自虐式的“赎罪”,缓解内心的焦虑,获得自我的开释与原谅,减轻内疚感。
在学界,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有许多不同流派。曾经,有一位知名的教授,坚持更人本化的治疗方式,相比药物和器械,更相信深度咨询的力量。经过他的治疗,用耐心,关爱和沟通,也的确治愈许多病人。他的坚持,似乎是成功的。
但是,意外发生,有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竟在接受咨询时,当场跳楼自杀。该教授受到牵连,名誉受损,甚至被学界扫地出门。他本人也被带走调查,当时,他对在场学生,说过一句痛苦而深刻的话:“有些人的抑郁,是不应该被治好的。因为,他们真的是拼了命,也要维护住自己的抑郁状态啊!”
该教授的话,简直一针见血。抑郁症,之所以久治不愈,而且常在高考、毕业、结婚、生子等人生重大转折点,或挑战增多的时候复发,在心理层面,很可能有这种自我保护的诱因。因无法直面现实,而躲在“抑郁症”的躯壳里,去逃避外界或自我的指责。
诚然,在发病时,可能因丧失“自知力”,而不主动求助,积极治疗,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明知道,自己有抑郁病史,在平时生活中,还不加强自我管理。甚至,有事没事,都拿“抑郁症”当挡箭牌,心安理得,放任自流,或从此消沉蹉跎,可谓是极大的不明智。
虽然,躲在“抑郁症”的蜗牛壳里,可以逃避责任,免受指责。不过,谁都可能会原谅你,生活却不会同情你。不努力康复,只能去消耗最亲近,最爱你的人。但是,一旦他们灯枯油尽,等待你们的,就会是万丈深渊。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身处泥潭,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努力自救,或是及时求助,挣脱泥潭,依旧阳光上路。而不是,去自甘消沉,甚至把向你伸出援手的人,一起拖进沼泽深处。毕竟,来帮你的人,都是最亲近,最爱你的人。
人生在世,自有许多风雨,但无论如何,都要学会去面对,去接受。自甘抑郁,进行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是饮鸩止渴。遇到问题,无论多大多难,愿不愿面对,想不想解决,要不要前进,说到底,还是一种自我选择。
毕竟,路要自己走。最终能救你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