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群里面讨论起正统文学和网文,因为我是喜欢看网络爽文的那一撮,被教育了一顿。
群里大部分人觉得,网文太直白,看的多了容易降智,还是应该多读正统文学,经典,这样才能提高文学素养,养胸中文气。
这几天晚上我都很难过,因为我看不进去经典,没有那种带入感,拿起书来读两篇就觉得无趣,或者纠结,胸闷,反不如网文爽快。
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跟大家差距太大,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跟小伙伴们不在一个频道。
昨天晚上看网文,一个重生回七零年代的故事,里面有一段,主角凭借抄袭后世作品,被本地文学社邀请聚会,看着那些参加聚会的县城里高干子女,衣食无忧的专家老师,点评他的作品不够文学性,没有深度。
我悟了,我终于是悟了。
原来不是我不合群,而是我层次不够,生活圈子不一样,所以眼睛看的,心里想的自然也就不一样。
人们常说门当户对,鸡狗不同笼,还是很有道理的,你想阿,一群身份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人家在讨论春花秋月,柔肠百转,你却说的是肥料是个宝,农民少不了,养猪养牛养鸡?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共同语言,鸡同鸭讲。
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无忧的人,追求内心世界的满足感更强烈一些,所以比较爱看“活着”,“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正统文学。而像我们这样为了口吃食整天奔波劳累的人,更喜欢直白,爽快的“龙傲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富人靠撒币,穷人靠变异,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穷,就不要去看黛玉葬花,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会把人憋屈死了的。
翻看简书平台,小姐姐要多过男生,大概率是七比三的比例,细思极恐啊。
有钱有闲,才会有悲春伤秋的心情,每天累个半死,回家只想躺着的人,还是整点快餐比较顺气。
当然,有人会举例反驳我,谁谁每天辛苦卖菜,还能坚持看书写作出版,实现财富自由,成为人生大赢家。
我想说,你都说了,举例:例子,例外,这就是穷人靠变异。
如果你坚持认为我有偏见,自己不上进,还找各种理由,那我只能诚心认错,但坚决不改,因为:
我普普通通,我杀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