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冯梦龙说:“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秦朝黄石公也说过:“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
一个团队打了胜仗,或做出成绩得到嘉奖,第一个要做的是什么?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样才能凝聚人心。
打天下坐江山更是如此,在大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那些跟着刘邦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打天下的功臣们也自然要封赏,然而每次一开会讨论分封的事情,大家都急着互相争功,吵吵闹闹谁也不听谁的,就这样闹了一年多,分封才算正式开始。
可当汉高祖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时,群臣们就炸开了锅,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觉得自己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动几下嘴皮子而已,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是最多的?于是大家伙把曹参推出来说:“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多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刘邦听到后,就打了个比方说:“你们大家都知道猎人是怎么打猎的。猎狗的职责是追杀猎物,而指示行踪、放狗追猎物的是人。如今诸位的功劳只能算是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作用。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其追逐目标,相当于猎人的功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算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对。
这时关内侯鄂君站出来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遭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万世功劳,怎么能把一时之功排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我认为,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话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萧何位居诸侯第一,并获得“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就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接着,刘邦又对张良和陈平进行分封。作为西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因为一直为刘邦运筹帷幄,从未到前线攻城掠地,所以他并没有斩杀敌人的军功,不过,刘邦却认为张良是个大功臣,分给他三万户,这是诸侯里边封户数的极限了。
但是张良的决定却出人意料,他宁愿选择留(秦县,今江苏沛县东南)作为自己的封地。他是这样说的:我起兵后能在留遇到皇上,这是天意。皇上愿意采纳我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能够获得成功,这是我的运气,我不敢受封三万户,能封得留侯就很满足了。于是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食邑五千户。后来,“留侯”便成为张良最常用的称谓。
刘邦又封陈平为户牖侯。当听到刘邦的分封时,陈平坚决推辞说:“臣并没有什么功劳,请陛下另封他人。”刘邦说:“多亏了先生的计谋我才能一步步取胜,这都是你的功劳啊。”陈平说:“这都要归功于魏无知,如果当初不是他替我引荐,我哪能为陛下效力呢?”刘邦听完大夸陈平不忘本,于是封陈平为户牖侯的同时,也赏赐了魏无知。
当刘邦分封完这些人之后,还有很多人因为互相争功,一直没能吵出个结果,于是就这么拖着。
一天,刘邦站在复道上,看见将领们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说着什么。他就问张良:“他们是在说什么?”张良回答说:“他们在讨论造反的事。”刘邦大惊道:“这天下才刚安定下来,造什么反?”张良说:“皇上您当初与他们一块儿打天下,而现在您已经贵为天子,分封的侯都是至交故友和平时亲近喜欢之人,杀的都是跟您有仇怨的人。将领们担心这天下的土地不够分封,更怕自已有过失而被诛杀。”刘邦又问:“那怎么办呢?”张良不答反问:“陛下平生所怨恨而又被大家熟知的人都有谁?”刘邦说:“雍齿与我有旧怨,他多次背叛我,我早就想杀他。”张良遂献计说:“那么陛下不如对雍齿进行封赏,群臣见雍齿都受到封赏,便会相信自己肯定能受到封赏了。”于是刘邦就按照张良出的主意,设酒宴招待群臣,当着大家的面封雍齿为什邡侯,同时催促群臣论功行赏。于是这些功臣们在宴会结束后都高兴地说:“连陛下最恨的雍齿都受封为侯了,我们这些人就不必担忧了。”
封赏功臣是刘邦当皇帝后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处理不好,汉朝的政权就得不到巩固,天下将可能再次纷乱四起,而张良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就是怕因此而引出动乱来。此后,其他功臣的论功行赏也逐一确定下来。
在本朝大授衔时,也有一些将领对所授军衔不满,有的还叫嚷着要挂到狗尾巴上去。许将军就认为自己该授大将,去找总理,总理说粟司令才授大将,看许将军还不服,又说萧将军才授上将,许将军才脸红红的退走。王必成、王近山两位将军也找谭老板向上面反映一下,被批了一顿,尤其是邓公狠狠批评了一下王近山将军。同样闹情绪的钟将军也被林帅叫过去批评了一顿。主席闻知后叹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授衔时候”啊!这些开国将军都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一时想不开也是人之常情,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重!
雍齿这个人,是汉高祖的地道老乡,秦朝泗水郡沛县人,以前是沛县的豪强,很有势力,与同为豪族的王陵关系很好,一向都看不起刘邦,曾经多次羞辱刘邦。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反秦,被推选为沛公,秦国泗水郡监平带领秦军围攻刘邦于丰邑。两天后刘邦出兵交战,打败秦军,命令雍齿驻守丰邑,自己引兵去薛县,泗水郡守壮在薛县被击败,逃跑到戚县,刘邦麾下左司马擒获泗水郡守壮,把他杀了。刘邦回兵驻军亢父县,再到方与县,周巿来攻打方与,没有开战。周巿是魏国人,被起义军首领陈胜派来攻城掠地,周巿派人跟雍齿说:“丰邑这地方的人,以前也是从魏国大梁迁徙过来的,如今魏国已经平复几十座城,雍齿你投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来镇守丰邑,不投降,就把丰邑给屠杀干净!”雍齿一直不想做刘邦手下,等到魏国招揽他,立刻反叛,为魏国镇守丰邑。
刘邦闻知大怒!领兵回来攻打丰邑,没能打下来。刘邦生了一场大病,回到沛县,非常痛恨雍齿和丰邑子弟背叛了他。
公元前208年,正月,东阳宁君、秦嘉在留县立景驹为楚王,刘邦前去投奔,途中遇到张良,于是一起会见景驹,请求增兵来攻打丰邑,这时秦将章邯正在追击陈胜的军队,秦军别将司马夷领兵向北平定楚地,屠戮了相县,到了砀县。东阳宁君和沛公领兵向西,与司马夷在萧县的西面交战,不能取胜,就退回来收集兵卒聚集在留县。
二月,刘邦攻打砀县,三天就攻下来,收编了砀县的兵卒,得到六千人。与原来的三千人合在一起共九千人。三月,又攻打下邑县(今夏邑县),攻了下来。回军第二次攻打丰邑,还是没有攻下来。
公元前208年四月,项梁攻打并杀掉了景驹、秦嘉,驻兵在薛县,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领一百多名骑兵过去拜见请求支援,项梁补充十个五大夫将、外加五千名士卒给刘邦,刘邦回来领兵攻打丰邑,终于将丰邑攻下,雍齿立刻逃奔魏国。
公元前206年,大约在诸侯会师霸上的时候,雍齿以赵国将领的身份才又重新加入刘邦阵营,后来随同出关平定诸侯,屡立战功。
雍齿真是一员大大的福将,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封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列开国功臣第五十七名,与平定侯齐受功劳相当,善终,其子孙后裔袭爵4世,因违汉武帝命才被剥夺。 真是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