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日去电影院看了《不二情书》,上映前铺天盖地的宣传都是《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主演没变,还是汤唯和吴秀波,不看详情只看宣传,真以为讲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后的故事呢。可那只是以为罢了,事实上这是一个跟北京和西雅图1毛钱关系也没有的故事,人家导演接受采访时也说了:之所以叫不二,直接原因是它不是北京遇上西雅图2。
这是一个努力想要文艺、文学、浪漫和怀旧的故事:两个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成长经历都相去甚远的男女,因为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产生了一段不可思议的缘分,他们在自己千疮百孔的生活中成为笔友,从相互攻击、相互习惯再到心理上相互依赖,在这过程中,他们多次擦肩而过,但最终还是因为海莲的书相遇、相认。
这是一个有诚意的故事,试图唤起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试图用早已不多见的书信往来方式让人们追寻爱的本质。男女之爱,亲情之爱,家国之爱,这些现代人早已羞于高调表达、耐心探寻的情感,在《不二》里,都那么存在着——虽然偶尔会让人跳戏。
这样的一个故事对于我这样阅片勉强算海量的人讲并不算新鲜,悬念没有《假如爱有天意》引人,感情没有《初恋这件小事》纯真,人设没有《情书》那样戏剧化,就连故事情节也远没有当年的《网上情缘》、《西雅图未眠夜》流畅紧凑、让人心动,甚至据说还有“借鉴”的痕迹。但是鉴于它的诚意,与最近众多所谓的爱情片比,这算是一部很良心的片子了。
何况那些贯穿故事主线的书信,让人想起自己年少时曾经历的没有QQ、没有EMAIL、没有微信、没有手机的日子。
那个时候,毕业后如果跟要好的朋友分开,想要联络沟通感情除了偶尔的IC卡电话,主要就靠书信往来;再早点我的哥哥们甚至姑姑辈们时兴交笔友,记得看过的好多文学类、面向少男少女的杂志,每一页下面几乎都会有全国各地笔友的信息,通常是简短的一句自我介绍,写上自己的座佑铭,然后附上交友者的通讯地址、邮编,想交笔友,大可在里面寻找有眼缘的,写封信过去,倘若有回音,一来二去,慢慢就了解、熟悉了。
曾经有个作家笔友,名字也极特别:家臻。因为看了他的一篇文章,惊为天人,疑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如此看透人心,言之有物!于是写了一封求解惑的信,诉说了彼时家庭和学业上的苦恼,竟也收到了他的认真回信!回信的具体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他写得一手好字,龙飞凤舞的,甚至有些并不是很确定是什么字,但就是那些字,温暖了一个正值青春期,性格有些内向,脾气有些傲娇的少女,好像身处荒芜的沙漠,突然开出了一片花,生活一下子变得有意义了。作家笔友年龄不详,但他总以长者和过来人的口吻娓娓劝诫,分析为人父母的不易,畅谈他心目中的好女孩儿应该怎样平稳度过青春期,年少的我,常常虔诚地品味他每一封信,为那些哲理和人生经验折服。
后来是怎么断了联系的呢?已经忘了,只知道在这位笔友的鼓励和劝导下,渐渐开朗了起来,开始专注于书本,有了要好的朋友,渐渐地时间少了,内心的烦恼少了,写信的频率也开始减少,而他,就像是生命中的天使,功成身退了。
大学里军训,要好的一个姐们儿看上了年轻帅气的小教官,两个眉来眼去不过瘾,又限于种种军纪和校规,开始鸿雁传书。然后姐们儿告诉我怕别人说闲话举报,希望我能替他们传信,一腔热血满腔正义的我当然要代表太阳和月亮帮助他们啦,替他们传了一个月的书信,助攻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到最后,他们真的结婚了,而且现在还同我在一个城市!
95年以后,QQ、EMAIL开始在技术猿、大学生中流行,隔壁班漂亮的校花据说一到周末整天泡在网吧里,一下子使得学校门口那个网吧大火,蠢蠢欲动的骚年宅男们在休息日终于有了去处,他们结伴壮胆去网吧,醉翁之意不在网,恨不得用眼光把校花融化了 。有机灵的男孩子记下校花的QQ号,加好友,还好那个时候的网络全是新鲜,没有危险,成功加上好友的少年们欣喜若狂,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知己知彼地跟一个漂亮女生谈理想谈人生,而对方却毫无察觉,这事儿换谁估计都会兴奋。
可是校花虽然加好友,虽然长时间泡在网上聊,却从未接过他们的话。
那她都在做什么呢?
大三时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大家终于知道了:一个帅气时髦的年轻男子抱着满怀的玫瑰花站在女生宿舍楼下,来来往往的女生流着哈喇子放肆地行注目礼,一边交头接耳窃窃丝语猜测正主儿是谁,半个小时后,一身盛装的校花缓缓从楼上下来,走近她几乎用了三年的周末聊来的、从网上走下来的王子。
那一幕,真是养眼啊!真正的般配不过如此,两个同样青春同样漂亮得叫人嫉妒的人,拥抱在初夏的阳光下,鲜花耀眼,blingbling闪的戒指恨不得闪瞎人的眼,好俗套、好没有新意——可是,围观的人表示受到打击,因为也好想在青春时放肆一下、俗套一把!
很多年后,还在剩着的男女同学们说起这一幕仍旧意难平:人生的际遇真的难讲,早早为自己打算的校花早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我们这些傻乎乎的人,还在单着。更关键的是,校花至今居然还在幸福地生活着……
其实,闺蜜也好,校花也好,书信传情只是一种媒介,让她们真正有收获的是不急不躁的心,循序渐进的经营;而知缓急,肯经营的人,运气永远不会太差。
已故的文学大师木心曾有首诗《从前慢》,因为被谱成歌曲而重被人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以书信传情的电影之所以令人心柔软、被打动,也是因为这种慢吧?感情与炖汤一样,只有经过时间和火候的共同打造,才能回味悠长、疏肝养肺,给人力量。而那些用开水冲出来的浓汤,始终缺了些味道和营养。
快速向前、熙熙攘攘的日子里,人们早已被生活的洪流裹挟,身不由己、昏头昏脑地往前冲,无法停下来关照自己真正的需求。幸喜,时不时总还会有清醒的人或作品提醒大家:即使无法做到一生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件事,也请为自己在心里某一个角落保持一份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