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能拿起书来。
什么样的书籍是我们应该读的呢,老师提到,一下子就能吸引你注意力的,就是该读的。
我们很多喜欢读书的人,面对海量的书籍的时候,可能会和我一样无从下手,老师一语道破,能感动你的,让你看一眼就一见钟情的书,那就是你要读的,
想想确实是这样,能让我们一见钟情的书,才能让我们更愿意去了解它,才能更有效,更持久的与它相伴。
那么,对于别人都说好的,试着读一读。
记得有一年,《百年孤独》成为畅销书,于是也管同事借看了一下,可是,没看下去,于是就放弃了,今天,听李拓老师说完别人都说好的,试着读一读,让我有了重新去看这本书的欲望。
那么,拿起来了书,就要做一个负责的读者。与它亲密接触,去真心得了解它,留下自己读书的印记。
还可以与家人做一个约定,用多长时间看完这本书。
其次,书怎样能读进去。
老师的这句话说的很好,读书时提升自我的性价比最好的方式。
那么,怎么读呢?
要做到眼观,心观,手观。
眼睛看的同时,内心思考,还是比较容易。而手观,是需要实践的。
那么手观,怎样做呢?
这就要提到记笔记。
我本人阅读速度是很快的,但是总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觉得看过了,知道了就好了。
而且有一些专家有提到,记笔记做思维导图的方式很好,本人对思维导图运用自如,但是就是不喜欢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读书笔记。
以至于这一点,无形中增加了读书,心里是抗拒做笔记的。
那么李拓老师在这一环节中,提到,可以用知识卡片和流程图的方式,来做读书笔记。
这两种方式,让自己长时间以来,记笔记要画思维导图的思维定势有了重新审视,瞬间对读书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尤其对知识卡片的举例,给我提供了一个会马上付诸行动的方式。
那么,老师又对值得被做成知识卡片的内容,加以详细描述,提供了可操作的全面的观点。
最后,对于用不了,可以采取更简化的,使用符号的流程图和泡泡糖阅读法来解决。
老师的这堂课,对我自身提高投入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操作性强,更容易理解,让我对一直以来阅读的投入度不够有了精准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