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加入了一个画画群。要知道,从来不会画画的我,多希望能够自信地拿起画笔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每天一画,我画得很用心,也很费力,然而,一个月下来,我居然也真有了三十份属于我的作品。
我很开心,尽管自己画得很滥。但是,我笑称自己也是有作品的人了。这笑,有点自嘲,也有点得意。
我以为我会坚持下去,直到听说了写作群。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加入。加入后,才知道,自己的最爱是写作。
有人问我:你坚持写作是因为想做作家吗?老实说,这个梦想对我来说有点儿遥不可及,想都不曾想过。只是,写作是我的爱好之一,或者说是最爱。
我以为我写作的理由仅此而已。
然而,在写的过程中发现,写作,除了是文字与思想的输出方式,还是自我疗愈的最佳方式。人生经历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被疗愈就如同不能完全痊愈的伤疤,总会在某一时刻令你感到隐隐作痛,也总有种受伤的感觉。文字如流动着的水,总会沁润到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将余伤和遗恨慢慢地彻底清除出来。最后,只剩下爱和热爱。这就是写作的魅力。
写作,就是发现或者重拾自我的过程。笔下追溯的记忆,如同倒流的时光,曾经的人,曾经的事,曾经的自己,在流淌着的记忆中又慢慢清晰起来,而已经长大的我,终于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看从前的发生和从前的自己。在从容安稳雅致的岁月里,我对依然笨拙的自己全然地接纳,我的世界依然黑白分明,但大多数时候不再较真儿,有时候居然还会用不为人知的善良成全他人眼中的体面,这虽然跟年轻的我完全不一样,但我庆幸,我终究没有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写作,让我结识了很多内心美好、文字清澈的朋友。我们的交往很淡,关于文字的交流却很深。大家笔下的文字如灵魂的声音,即使相隔千万里之外,彼此依然听得到看得懂。我们从没有想从对方这里得到什么,只有彼此真诚的鼓励和毫不保留的建议。每个人的文字里都有着他的故事和人生缩影,而文字如脚下的路,各有不同,却灵魂相近,于是,茫茫人海,我们必然相遇。世事纷乱,而我们却无世俗牵绊。所以,我常说:这是一方净土。
写作,使我每一天带着希望和爱生活着。老爸93岁了,他不像我的72岁的大姐那样每天第一时间读我文章的做我最忠实的读者,却是对我寄予厚望并殷殷期盼的人。从我第一次写小说并在完稿之后交到老爸手里开始,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每一次回家见面,他总不忘叮嘱我“要坚持”,即使在他生病时,他依然用虚弱的声音追问和叮嘱我。我们已经快两年没有见面了,只能在视频里交流和相见。由于老爸的听力越来越弱,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可每次视频结束时,老爸都会大声地告诉我:“要坚持”!老爸一直希望我能像二舅一样“出书”,可我对自己却没信心,又怕会成为老爸余生的遗憾,我常为此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细心又贴心的女儿却在我生日这天送给我一份非同寻常的礼物。她将我所写的文章优选、编辑出来,并委托国内一家打印社打印成书。当这本书辗转到我手里时,除了惊喜和感动,也终于让我圆了老爸的心愿。我在寄给老爸的这本书的扉页上郑重写下:谨以此书献给最爱我的老爸,并以《你的爱像一条弯弯的小河》做开头文。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老爸丝毫没有问我出书经过,看视频里他专注地看着的神态,我体会到这善意的谎言所充满的快乐和满足,还有深深的爱……如今,老爸还不忘记叮嘱我继续坚持写作,那么用力地叮嘱,我猜他怕每一次视频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而我每一次都会大声地回应着……
写作,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几年来,我从最初的日更到现在的慢更,看似在减产与退步,实际上,写作一直在我的生活中。有闲有忙的日子里,写作之事或者在笔下或者在心里,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于不能按时交作业,也不会为完成作业而拼凑、打发文字。尊重自己的内心,坦然接受所有的能与不能,这是我的写作态度,其实又何尝不是我的生活态度。这些年生活在国外,才发现,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最重要。而保持自己的节奏,真诚地生活着和爱着,就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写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