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只要改变父母的养育方式,就能改变孩子对失败和挫折的看法。
标题2.唯有成长型养育的土壤,才能育出一颗内心强大、不断追求优异的树苗。
标题3.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父母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烦恼?
孩子面对失败时,只会对他说“你太笨了,放弃吧”;当孩子犯错时,只会指责孩子,发泄情绪。
朋友小丽,曾经就是这种状态。
那年她27岁了,自从有了孩子,家里总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她觉得教育孩子太难了。
我告诉小丽,她碰到的问题并不鲜见,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出现这样的情形,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可以用成长型养育思维来教育和帮助孩子。
于是,我向小丽推荐了《成长型养育》,书里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让孩子知道人的大脑是可塑的,提供失败后的沟通技巧等,这些方法助力小丽,把孩子每一个问题化作成长的契机,让孩子具备自我突破、提升的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帮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当孩子犯错时,教孩子如何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是成长型养育的重要方面。
成长型养育赞成父母管教孩子,而非惩罚孩子。惩罚是让孩子知道因为违反规定要遭受皮肉之苦,而管教则是教会孩子今后碰到类似问题该如何面对,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丽现在深谙此道。她的孩子吃饭时总是不配合,东张西望,边吃边玩。一顿饭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喂饭的人也疲惫不堪。
小丽并没有大声训斥孩子,更没有动手打孩子,她告诉孩子:我们的午饭要在几点结束,如果你现在不吃,下午是会饿肚子的。等孩子感受过饿肚子的滋味后,开始慢慢地改变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饮食。
小丽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
当我们惩罚孩子的时候,是希望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是一种对孩子的外在控制,而不是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更不会教给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只会让未来的孩子变得更“熊”。
而管教则是通过父母的引导,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通过惩罚他们的不当行为,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
让孩子知道大脑是可塑的
让孩子知道大脑是可塑的,相信通过努力,以及适时调整努力的策略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小丽的孩子刚开始接触50以内的加减法,速度慢,错误率高,不服气的他找到了妈妈,考了很多50以内的加减法,发现妈妈都能做对。孩子很郁闷,这么聪明的妈妈,为什么会有我这么笨的儿子呢?
小丽对他说,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啊,比如,你捉到的那只小虫子叫什么名字?星星为什么会挂在天上?
你刚出生的时候也什么都不懂,只会躺在床上啼哭,现在你能说会道,还会动手搭积木。
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大家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失败中慢慢成长的。接下来我们练习口算吧,过一段时间,你肯定能熟练掌握。
孩子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教给孩子越多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知识,孩子越容易意识到学习的好处,从而理解很多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的。
掌握失败后的沟通技巧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上中学后,小丽的孩子在课余学习琵琶,学习,练习,按时考级,一切都顺理成章。然而随着考试级别的增高,曲目难度也在加大,考四级的时候孩子失利了。情绪很低落,甚至觉得是自己的小指头太短,没有及时够到要求的音阶才导致失败的。
小丽没有开口就说“你是最棒的”,更没有指责孩子,而是等孩子情绪平复后,针对他失利的原因,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接下来该如何去改正。短暂的沮丧后,孩子又充满信心地继续前行了。
失败带来的是挫折、难过、甚至自我否定,父母要教会孩子的,不是拒绝承认事实,盲目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而是如何面对失败,面对真正的失利,然后继续前行。
小结:
成长型养育思维告诉我们,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总能找到解决方案;成长型养育思维告诉我们大脑是可塑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需要终身学习,大脑也会始终处于成长变化中;成长型养育思维告诉我们找到原因、调整策略、解决问题才是面对失败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