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合一】
不是教师的人,他不知道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多难!古往今来,教师还有另外一个称呼——“教书先生”,从字面意思看,似乎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教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熟练掌握就可以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圣人就告诉我们“教无定法”要“因材施教”。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曾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个问题,发表过独特见解。他认为“教室”之称谓也不正确,应该称其为“学室”,意思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而非教师一味教授的地方。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早已被时代所摒弃,宣扬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发展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今天读完《教学合一》,陶公简明意骇地告诉我们,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一是教学生学,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三是教学相长。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不仅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教学生学”比“教书”要更复杂一些,他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得知识,更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是自己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性格、性别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自主地学习成长。
陶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教无定法”是不谋而合的。目的是让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定特点进行教育。当教育方法符合学习方法,当教与学进入了同一轨道,学就能促教,教也能助学了。
陶公重点强调“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也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水平,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至于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自己从容面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达到“教学相长”。
教学合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根源,是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的需要,只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探求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变负担为动力,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师也会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