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
罐罐在这里呼吁宝宝们一起来维权啦!
什么?
宝宝也开始维权了?
罐罐表示,宝宝维权从发现身边的“假父母”做起
网上有不少吐槽身边有个“假父母”的话题
一千对父母,一千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言行
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愕然万分
其背后都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育儿观念错误!
错误的育儿观念必然导致错误的育儿行为
一起来看看,这些“假父母”的“伪”操作
你,中招了吗?
遇事不决先尖叫
人生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为人父母亦如此。许多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疲惫、厌倦,甚至遭遇挫败感,进入自我怀疑阶段。这时,他们会以尖叫、责备作为对孩子的最后通牒。
事实上,这只会适得其反。任何消极情绪都不能解决问题,促进事态的积极转化。父母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在面对育儿问题时,选择了回避问题。换言之,尖叫过后,问题依然存在。
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尖叫”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是远远大于行为本身的。父母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表现出声嘶力竭、骂人甚至威胁,会让孩子认为父母缺乏自控力,从而对父母的权威产生质疑。
把孩子养成“巨婴”
过度呵护、把孩子养在温室里、凡事包办……这在中国式家庭教育里是十分常见的。然而,这样的结果只会换来叹息:孩子长成了“巨婴”,成为一代“妈宝”。
小时候,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成长中,不会自主学习;长大后,无法独立抉择;年迈后,昔日的父母已垂垂老矣甚至不在左右,这样的“巨婴”、“妈宝”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记住,当你处心积虑为孩子扫除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障碍时,孩子也在逐渐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等到孩子丧失独立做事的能力,可曾想过,身为父母的自己给过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吗?
热衷于翻旧账
孩子做错了事,怕受到责备而选择撒谎,家长知道以后,揪着孩子撒谎一事不放。在孩子下次犯错的时候、自己发脾气的时候甚至是随时随地一想到就脱口而出,反反复复翻旧帐。
身为父母,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也许家长的初衷是提醒孩子“同一个错误不要犯第二次”。然而这种翻旧账的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孩子很可能会从犯错误时的内疚心理转变成逆反心理。
更严重的情况是,孩子逐渐对家长的话感到麻木,甚至根本不想听大人讲话,亲子关系直接进入冰河期。
从来不说“不”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向来是来者不拒,无条件满足。这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无止境的应允行为,会给孩子创造出一种虚假的优越感,既不利于孩子追寻和实现自我价值,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成长带来困扰。
在现实中,被拒绝是一种常态。在孩子以后的漫长人生中,他的欲望并不会无限地得到满足。父母不学会对孩子说“不”,孩子就很难意识到自己要求的不合理之处,面对残酷的现实将更难接受“被拒绝”的可能性。
否定多于肯定
“你不好好吃饭,就不给你买玩具。”“你怎么这么笨,看看隔壁的谁谁谁,又是年级第一。”“你现在不好好念书,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很熟悉?
这也是中国式父母在教育孩子中普遍出现的一个问题:批评多过表扬,否定多于肯定。
心理学上著名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告诉我们:人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父母的每一次否定,都是对孩子的一次负面暗示,会对其产生不可磨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味否定,只会同育儿的初衷背道而驰,令孩子的自尊受挫,更易激起其反抗行为。
这些育儿过程中的错误操作,相信一定有不少“假父母”中招!
那么,如何正视这些“伪”操作,去伪存真,成为“真父母”呢?
罐罐建议:
1. 教育孩子之前,管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2. 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3. 主动发现孩子的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原谅。
4. 学会对孩子说“不”,多关注孩子的内在发展。
5. 用正面语言暗示孩子,引导为主,及时肯定。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之于孩子就如参天大树一般,可靠且可依赖。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也是最不该偷懒的时候。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因此,想要做“真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给予孩子走心的陪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与之沟通、分享。全身心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为人父母不可或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