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的冬天。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待星期六的到来。”
“为什么?”
“我爸爸会来接我。”
“但今天不是星期六。”
派皮诺,这是预言自己即将处于人生低谷的新学监克莱蒙特马修来到"池塘之底"时遇见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失去双亲却始终坚信父亲会在星期六来接他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第一次看这一部电影,是在初三两周一节的音乐课上,老师已不会讲什么,上课便是看电影,断断续续地看了大半个学期才看到结尾。
再一次,便是在高一的寒假里。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与跟全班同学一起看的感觉很不同,但感动是依然的。
时间轴是二十世纪,空间轴是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家,一群或许早已被放弃的少年。
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没有过多起伏的情节,只是莫名让人觉得温馨,意犹未尽。
整部影片都笼罩着一层怀旧的暖色调,但这并不能掩盖学校建筑的沉重和冰冷,那阴寒森然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少年的身边。哈森校长的“行动与反应”原则让那些所谓的“问题少年们”放弃了应有的期望,只留叛逆和倔强进行徒劳的挣扎。
《芒果街上的小屋》里,主人公Esperanza认为自己是数字“9”。9,是10之前的那个数字,是变化以前的数字。我想,那一群少年,和Esperanza一样。他们在等待,等待被拯救,被理解,等待成长,等待绽放。
马修就是来救赎他们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孩子们对唱歌的热爱和天赋。从那时候开始,音乐已不仅是他执着一生的东西,亦是他帮助孩子们的魔法。
马修到来的两个星期之后,1月30日,实验开始。他组建了合唱团,正如他的日记里所说的,“虽然这不算是伟大的艺术,但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从捉弄马修到开始维护马修,呆板的数学老师主动要求担任钢琴伴奏,就连古板严肃的校长也被校园里的气氛感染了。
其中一个最瞩目的男生,莫昂奇,前学监是这样形容他的——拥有“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躯体”,因为多次偷窃和逃学而被赶出原来的学校,他大概可以称得上是“问题少年”的代表了。他与马修的矛盾是最多的,但他,也是受救赎程度最深的。他拥有着让人喟叹不如的音乐天赋,他是马修在“池塘之底”的意外收获。
当然,其他的男孩,也和莫昂奇一样,在悠扬的音乐里慢慢成长,慢慢懂事。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现实的故事,总是不能一马平川。
为“池塘之底”带来许多奇迹的马修,最终不能一直陪伴着孩子们,他不得不离开了。
他要告别校园的那一天,阳光明朗浓郁,微风里漂浮着所有产生美好回忆的可能性。以为没有孩子为他送行而略感失落的马修,在拐角后意外收获了孩子们独特的送别。从孩子们的房间里,飘出少年们清脆的歌声,那是马修写的歌。与歌声一同放飞的,还有一架架纸飞机,每一架纸飞机上,都写着同样的话语:“请不要停留。”这是孩子们对他的关心,还有爱。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们也是马修的救赎者。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
莫昂奇被妈妈接回了家,读了里昂音乐学院,成为出色的歌唱家。
虐待孩子的校长被联名举发,最后离开了学校。
而小派皮诺,他对星期六的执著是有道理的。马修被解雇的那天,除了带走美好的回忆,还带走了小派皮诺。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
马修一直坚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向别人教授音乐,直至去世。
我格外留恋这部影片的结尾。
背景音乐天籁般的童声里,被枝叶揉碎的阳光洒满地面。一辆古旧的车,承载着梦与祝愿,渐行渐远... ...
She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