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零二三年清明节,从新闻中看到全国各地都在这天,在当地的烈士陵园有组织的举行祭奠活动。吕梁市的党政领导也离开巿府所在地,赶往二百里以外的兴县晋绥烈士陵园参加公祭活动。情景之下我又翻出二零一九提出的一个《建议》。虽本人水平有限,建议也不一定成熟,可我愿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努力希望此事早日办成。
吕梁是革命老区,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地方。吕梁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我省著名作家马烽、西戎的一部巜吕梁英雄传》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这部家喻户晓的小说让全国人民产生了对吕梁无限的向往和敬仰!
吕梁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期,就走出了以贺昌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数十万吕梁儿女跟着共产党,为中国革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其英勇壮举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斗争。他们中有不少人,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吕梁英雄的旷世传奇,书写了吕梁人民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他们的英勇壮举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现在,可以查找到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一万多人。他们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吕梁人民的骄傲。我们应该永远传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世世代代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踏着英雄的足迹,继承英雄的意志,扛着英雄的旗帜,一路前行进入新世代。
现在的吕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农村人口整体脱贫迈入小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出已安得广厦千万间,三百六十万吕梁人民俱欢颜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上万的吕梁英烈还没有一处,能够埋忠骨,可以裹尸还的安息之地。
二零一三年,离石区政协在整理建国初期离石籍干部南下开辟新区的文史资料工作时。专门派李新、高友发二位副主席,驱车几千公里,专程走访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还健在的十多位南下老干部。
他们虽年事已高,但对家乡依然充满着深深的思念和眷恋。说到当年他们出发时有近千名青年干部(二十岁左右、多数还未成家)徒步南下。
当时西南尚未解放,他们一边走一边打一边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当地的群众安心生产,主动配合解放军尽快解放大西南。工作开展的十分艰苦,等翻过祁连山后,所剩干部不足一半,许多同志在工作中或被敌人杀害或在途中饿死,特别是在翻越祁连山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棉衣御寒,被冻死的人就不计其数。到了目的地后,所剩的人只有出发时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许多老人述说起当年的往事都泣不成声。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落叶归根,死后能埋在家乡的黄土地里。这些事我在工作岗位时也曾帮助过几位从四川,贵州等地的离石籍老干部,他们身前委托自己的子女捧着父母的骨灰,千里迢迢回来离石安葬。他们这些人死后是不是烈士,活着的是不是英雄得由国家确认。但吕梁作为他们的家乡,总应该为他们了却心愿,死而瞑目,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找下一个安息的地方!
一九九四年四月,人民作家,山西作协主席,党组书记李束为先生。他本是山东人,生前却嘱咐家属,身后一定把他的骨灰埋在吕梁山上,因为吕梁山是他半.辈子革命和战斗的地方。李束为世逝后,家属通过省委宣传部与当时的吕梁地委联系,地委安排离石县负责把李老的骨灰安葬在凤山公园。
虽然在吕梁境内有全国知名的刘胡兰烈士陵园,晋绥革命纪念馆,东征纪念馆。离石区(当时是市)在二零零一年也在凤山修了一处陵园。但体量和面积都非常小。总觉得还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吕梁革命斗争的历史全貌,还不足以表达吕梁人民对吕梁革命烈士的深切纪念。
建议能在离石区龙、凤、虎三山顶重新选址,重建一处更恢弘更壮美的烈士陵园,园内建一座高大的吕梁英雄纪念碑,碑前有英雄广场,碑后建吕梁英雄纪念馆。四周有苍松翠栢掩映,青山绿树环抱。既可以生动地反映吕梁英雄和革命烈士的精神,又能激励后人永远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能提升吕梁市离石区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整体形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史教育活动中,要继续发杨和传承吕梁精神,让吕梁山永远成为一座散发着红色光芒的英雄山!
建设资金可由财政支助和社会捐赠共同筹措。
二零一九年七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