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记忆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又在热议供销社的事情。几十年以来,供销社已经淡出社会和人民生活,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陌生了。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供销社干过一段时间,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时常涌上心头。

    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公社供销社的几位工作人员因为经济问题被请进学习班,就抽了我们几个人到供销社顶替一段时间。

    那时候已经完全没有私人商店或个体工商户了,供销社是唯一的商业供应渠道,县城一般有一家百货公司,外加两三个百货商店,一家五金公司,一家新华书店,几家粮店,几家副食品供应店。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商业网点了,农民只能在农村集市上卖一些自己自留地种养的农产品和少量家禽,猪养肥了要交到供销社收购,由供销社凭票供应给居民。当时专门有一种罪叫“投机倒把”罪,就是打击私人商业行为的。

    公社一级一般只有供销社独一家供应百货、五金、副食品、书籍。肉禽蛋蔬菜是单独一家菜市场,还有粮站、邮局,打铁铺。一个大队一个代销点,就把上述功能全部综合了。但是粮食不能卖,只能在公社,因为只有公社才有吃商品粮的,乡下有些小学教师吃商品粮,就只能到公社粮店来买了。

    供销社物资品种其实不太多,但是生活必须的东西比较齐全,有糖烟酒类:糖分三种:冰糖白糖红糖,卷烟大约有五六种,最贵的牡丹,0.51元一包,再来是大前门、飞马、水仙、勇士、经济牌,价格从0.37元到0.08元,还有烟丝配卷烟纸,糖和烟是凭票供应的,而且牡丹、大前门、飞马三种烟的烟票与其他烟不一样,这些烟票是发给公社领导的。酒不用票,一共两种,米酒和地瓜烧。

    还有副食品、五金制品、文具布料等等。绝大多数商品都要票,比如肥皂、毛巾、蚊帐、布料、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不要票的商品不多。其实绝大多数百姓的购买力极低下,也买不起什么东西。

    当售货员很简单,基本上无师自通,只要把商品价格背熟了就行,反正品种也不多。我没事干时就练打算盘,打得噼噼啪啪响,算得很快。再就是练点钞,手指头沾点口水,哗啦哗啦的也点得飞快。只是这两种技巧用处不大,只是消磨时间的游戏而已。

    一个月过后盘点,居然亏了一元八角钱,顿时就懵了,这个钱我们必须要赔出来的。第二个月就精了,比如卖烟,很少有人买一包的,销的最好的是经济牌香烟,八分钱一包,买两支是八厘钱,三支是一分二,就只能买两支,算一分,或者四支,算两分,如果有人要买三支,那马上正色的跟他说,怎么可以这样买?想占国家的便宜!其实是占我们的便宜。

    买酱油、醋和酒,都是自己拿瓶子或者罐子来装,我们用一种白铁制的铁杯带一根长长铁线的提子,从坛子里打出来,提子一般分一两、二两两种,不管你买多少,从坛里打的时候,手抖几下,抖掉不少。需要用秤来称的商品,将秤砣移到秤星上时,捏住秤杆给客人看:你看,正好一斤。顺势把秤尾一抬,秤尾翘起来,说超过了超过了,今天多给你一点。其实秤头根本不足。这样下来,以后每个月都会赢余一些。

    乡下人很多是没有现金的,常常会带鸡蛋或者米来换商品,鸡蛋我们按七分钱一个收,可以卖九分钱一个,米就折成三毛钱一斤,拿到粮站可以换三毛四,因为一斤粮票折两毛钱,一斤米一毛四。

    附近有一个老光棍,衣裳褴褛的,经常来供销社,拿一个鸡蛋要换一包经济烟,我们不同意,说一个蛋只有七分钱,怎么能换一包呢,何况你又不养鸡,这个蛋肯定是偷来的。他马上脸涨得通红指天发誓,说是他大嫂送给他的,逗了他几句后,我们哈哈大笑,拿出一包经济烟抽出三支,其余给他。他好象鸦片鬼一样抽出一支,跟我们借火点着,深深吸一大口,一脸满足的走出去了。

    还有一些漂亮的村姑会来买东西,我们中间有个年纪大点的男知青,马上会主动上前搭讪,殷勤的嘘寒问暖,买什么都绝对不会缺斤短两的。我当时情窦未开,还不太懂得男女之事,知趣的闪得远远的,不去掺和他们之事。村姑走了之后,知青会抓一小把桂圆肉犒劳我,为了我的不碍事。

    各大队的代销点隔一段时间会来这里进货,一般会提前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在县城把他们需要的货批发回来,大队一般就是批发一些点灯用的煤油,还有酱油、盐巴、拖鞋、烟丝、打火石等等,一个大队上千人,因为都是农民,消费能力更小,农村里一般都是利用赶墟时卖掉一些农产品,顺便就买些需要的东西回去,极少到大队代销点购物,所以煤油是最大宗商品,晚上油灯没油了才会到代销点打油,绝大多数也是赊账,因为没有现金。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却很好,社会风气也非常好,我大多数同时代的同学朋友都非常怀念那个时代,怀念伟大的领袖,每年到了领袖的纪念日,朋友圈中基本上都刷屏了,一片怀念的帖子,如果谁说那个时代不好,大家都斥之为汉奸!

    那种贫穷匮乏的生活,粉碎四人帮后就渐渐远去了。后来改革开放,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起来,现在五十岁以下的人已经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了,但是那种生活还是深深的烙在我们的脑海里。从维护稳定的角度看,那种经济制度是最稳定的结构,象朝鲜七十多年没有丝毫的动荡 ,百姓生活虽然匮乏但安居乐业,无比幸福。经济富裕的韩国却不断发生政治风波,时常发生动荡。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我们虽然不希望我们的子孙过上那种日子,但自己还是非常怀念那个时代,往事并不如烟,社会的发展就是螺旋式上升,这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归来兮,令人难忘的供销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供销社全称是“供销合作社”大概是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在我们家乡,是以“人民公社”为单位,每个公社有一个供销...
    胡忠治阅读 876评论 0 4
  • 供销社是父亲工作的地方。 在镇子的南边,那是块高地,人称上台子。它规模很大,整个南关附近,大多数房子都属它所有,那...
    伏生的菜园子阅读 860评论 0 1
  • 01GXS服务着逾万人 小时候,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或许就是离家不足一公里的小集镇。小集镇上有供.销.社(以下简...
    骑在牛背上看书阅读 1,182评论 19 44
  • 供销社是父亲工作的地方。 在镇子的南边,那是块高地,人称上台子。它规模很大,整个南关附近,大多数房子都属它所有,那...
    伏生的菜园子阅读 513评论 0 1
  • 1976年,随着知青大回城的浪潮。结束了我长达八年的知青岁月。但我的非农业户籍及粮油供给关系也仅是在公安、粮食部门...
    乡土中原阅读 1,705评论 10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