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10参加了由三宝妈集结《共同成长*共享资源》群里优质资源全科培养孩子的教育专家王泳老师和葫芦少年财商教育团队定静老师给家长们上课(如何全科培养以及财商教育孩子)。同时给孩子们组织了跳蚤市场和拍卖活动,
这次活动地点在井口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这个地方宽敞,干净整洁,设备齐全。
一、妈妈的收获了成长,纠正了错误的认知。
1.全科培养。从日常生活点滴开始,多角度、多学科培养孩子不服输、爱专研、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2.向财商老师学习了,根据人群、环境、气候变化情况,孩子可以选择去批发或旧物安排的商品,定价商品、记账、之后一定要复盘。
3.形式上要有创意。
比如小龄的喜欢套圈、抽盲盒、幸运大转盘、卖西瓜、冰淇淋、卖泳衣、有画好的或买来自己创造的石头画、最有创意的是乐高3元一把。
3.可以一对一讲解销售。
跳蚤市场上有套圈、抽盲盒、大转盘(买一送一、免费)、3元一把的积木。
4.之前不太重视孩子的跳蚤市场,在自己的认知里不就是拿一些自己不太需要的玩具、书拿去卖吗?然后给孩子钱消费。原来可以根据人群进货卖,培养孩子的财商。跳蚤市场不仅在这里面观察出不少的问题和乐趣还改变了我的认知局限。
总结:多走出去体验——见不同,多和更对的人接触,才能找出自家孩子的特点,以及别人的优点,找不足之处。
二、孩子在跳蚤市场表现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
孩子没有照摊位,拿了包里面准备的零钱49元,直接消费去了,一样没卖出去,也不着急。
第二阶段:开张了,
妈妈去听第一堂课出来,卖出去4样。
第三阶段:又出清一些。
我去听第二节课财商讲座时,孩子跑进来会议室说没钱了,给我点钱,我告诉她说包里有45元现金,结果不一会儿套圈和抽盲盒也用完了。
其中套圈有些有些是不需要的,不如:不想要棒棒糖却总套到,还套了几本书和2个娃娃(其中一个娃娃送人,另外一只豹子留下来)。盲盒有一种心理作用,抽到一两张酷卡和橡皮泥。
第四阶段:要钱被拒,自己去挣。
第三次问妈妈要钱时,妈妈说没有了,我又开始把套圈或不想要的物品又卖出去一些,消费倒是开心,收入多少没记账就不知道了。
买卖东西时出现的情况
1.我没在摊位,有主动来找我买东西的。
2.我有向好朋友介绍,又卖又送的,买一送一。
3.对物品完全没有价值与价格概念,高价卖了2块钱一个的沙琪玛。
也有标价5元,卖一元的充电风扇和其他物品的情形,
4.没开张卖出去时不焦虑,没钱了知道自己挣。
玩得开心就是赢。
1.遇到了好朋友玥玥,一起玩了一下午。
2.没钱之后,知道该自己想办法挣钱,值得表扬。
3.套圈或盲盒东西有些不需要,别人想买又卖出去了,这样钱又开始循环了,我又可以消费了。
下次值得注意的方面:
1.棒棒糖从头吃到尾,这样对身体和牙齿不好。
2.没有记账,收支出入很大,这次是负数,下次在规划的预算范围内消费。
3.买了大小不合适也穿不了的游泳衣,套圈和盲盒费钱多,且不需要的也多。
4.别人在学习时,进屋离开时记得关门,才有礼貌。
其他小摊主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1.方式创新。
2.上门一对一销售。
3.卖东西看需求。
科普财商知识
1.财:人所珍贵的东西。
2.管理从小钱开始,记账。
3.需要:预算概念——规划。
4.看《巴菲特财商俱乐部》动画片。
复盘样板
复盘反馈:
家长:这次活动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玩得挺开心的,很好啊
家长:你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孩子:我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买了书昨天我就看了很多了。特别喜欢那套连环画。
家长:那套连环画一开始都没吸引你哈,你怎么突然就想买的?
孩子:看装在盒子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打开看,我还以为是个盒子。
家长:所以你看你有好东西要怎样?你不拿出来别人知不知道你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呀?
孩子:不知道。
家长: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展示而没有展示吗?
孩子:我的悠悠球,要拿出来玩估计有更多人买,昨天只卖了2个。
家长: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孩子:愿意呀
家长:你觉得下次你有什么地方可以调整吗?
孩子:弟弟一直看他的书,没管,下次不要干别的事。
家长:有没有你们买了就后悔的事?
孩子:我买的那个乐高玩具,打开发现里面是假乐高,还花了我5元钱。
家长:那你下次要买东西的时候要怎么做呢?
孩子:下次我要打开看看再买。
孩子:我买的凉糕第一个花了10元,第二个讲价只花了5元。
家长:你是不是看到讲价的好处了。下次要不要去讲价?(孩子之前不愿意讲价)
点点头说:要
家长:套圈那么多人玩你们怎么不去玩?
孩子:没我想要的,而且也套不中,不划算。(以前玩过很多次)
家长:你们怎么会决定买这些东西的?
孩子:xx拿过来问我要不要,我在他那里买了5件东西呢。
家长:看来拿着东西来推销是个好办法呀。
孩子:嗯
家长:你们买的东西都知道多少钱买来的不?写下来记账,只要清晰我答应你们奖励10元钱的。你们要做这个事吗?(我把纸笔放在他们面前)
孩子们列了一下自己的花销,哥哥花了29元,弟弟花了35元。销售额85元,除去花销和成本(算部分),还剩3元净赚带回来的。[呲牙]
家长:对最后这个结果满意不?
孩子:满意,没赚什么钱,赚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