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简书,它不同于微信公众号,需要关注后里面的文章才能被看到;不同于知乎,只能有针对性的去回答问题,简书可以发布一些你的一些成长及感悟,这就激发了我认真写一篇关于认知成长的心路历程的文章,零零碎碎的已经写了几年的日记了,但是只限于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不太正式,看了简书上的一些文章,受到一些鼓舞,想把自己的成长收获分享在简书中,也能督促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思考,同时也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笔友来探讨人生。
我是从2015年开始觉悟要提升自己的认知的,那时我在读研究生,课题上的挫败感让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中,我意识到我需要做些改变了,于是我就进入了漫长的自我救赎当中,我觉得在这之前我是靠感觉及惯性在生活,每天过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到了研究生发现这套活法行不通了,生活给了我重重一击,让我不得不去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主要从提升自己方面来改变,因为我觉得当时的困顿都是自己能力不行导致的。而提升自己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我从相关的公众号、电台,书籍那里慢慢的好像有了领悟,我把每天认知上的学习作为每天最大的收获,并把一些感悟记录下来,包括自己面对课题的沮丧,跟人打交道时的不自在等,在写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我能坦然面对,去具体分析什么样的情形为让我有这种负面认知,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变,不过我还是最乐意写自己通过一些文章带来的思维上的改变和对生活观察思考后的感悟。越写越觉得记录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它让自己感觉自己是在慢慢变好,这种感觉同时又促进自己去学习思考,慢慢的认识和提高自己的不足。我现在的很多观念和生活学习态度都是那段时间的建立的,工作之后,生活变得稳定安逸了,偶尔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时,还会翻翻以前的日记,看看当时的心路历程,找找状态。总结一下,我学到了的一些一直受用的思维认知:
一、成长心态
我想我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了,那就是在惯性生活的同时保持成长心态,随时提升自己认知。生活中,将日常的行为和思维都以成长为导向,就有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探索人生的欲望。比如,以前会排斥令人不顺心的事及负面情绪,现在觉悟到生活的目的就是成长后,会接受这种不愉快,把它当做生活中的课题,去探究、去解决,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历练。对身边的各类领域多了份好奇心,试图从专业人士那学习了一点该领域的拆解能力,从而对平时接触到了事物多一份观察力。像通过音频节目《观影风向标》,了解评论电影的一些角度,使我现在看电视及综艺节目会多一份视角;听吴伯凡、梁东分析拆解身边的故事,还有像心理学、经济学领域的著作也比较感兴趣。
二、科学思维
虽然研究生的课题进展不顺利,但是我也算是在这段经历中接受了一门学科基本的学术锻练,让我对科学方法论及批判性思维有了入门的理解。之前我是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偏感性的,直觉上认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做课题的经历告诉我,所有的结论都是要经过逻辑推理的,分析越详尽,推理越严谨,越接近真相。科学思维用在生活中更有意思,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难题,都可以像研究课题那样去分析解决。在这方面,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和卓老板的音频节目《卓老板聊科技》实践的特别好,让我从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有趣之处。
三、记录
定期的去总结梳理所学所感,按主题写下来,又将是一份不小的收获。一直有这样的感受:看文章的时候我看到我知道的就翻过去了,但是要我把它表述出来,却不知道怎么表述,所以知道和表述出来还是有一道鸿沟的。就像这篇个人感想总结,知道自己大概要写哪方面,但是怎么能把平时的碎片化感想串联起来呢,我得翻以前的日记,把能用到的感悟提炼归类总结,发现还是写不好,我就去看之前收藏的公众号的文章和一些书籍是怎么写的,这样对其他文章也是一种学习和运用。
这也算是正式写的第二篇文章,之前在公司写过一篇先进人物的,当时写的时候的一些素材也是在日记中找的,所以即时记录真的是作用很大。虽然知道写的一般,但是是在真诚的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自己迈出的第一步,希望随着自己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后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