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父母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当他们年迈时,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甚至产生“老了不中用了”的失落感。然而,通过一件小事,我深刻体会到:老人的幸福,往往藏在被儿女需要的感觉里。
前段时间,我家的镢头楔子坏了,榫不结实,一刨地镢头就松动了。我打电话给父亲,请他帮忙砍个新的楔子。老父亲爽快地答应了,语气中透着一丝兴奋。周末回到家,我看到他正认真地砍着木头,不仅做了一个光滑的楔子,还顺手砍了一个垫马。我夸他考虑周到,他高兴地笑了笑,脸上满是成就感。
回到家后,我换上新的楔子,却发现它太厚了,无法榫紧。媳妇自告奋勇地修理起来,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我夸她不愧是木匠的女儿,随后忽然想到应该给父亲打个电话。电话里,我告诉他:“爷,你砍的那个楔子正好正好的,揳上结结实实的,你太厉害了!”父亲一听,高兴地问:“是?”我肯定地回答:“是!”他应了一声,语气中满是自豪。虽然我“骗”了他一下,但他的高兴让我也感到无比快乐。
父亲今年89岁了,身体依然硬朗。去年他做了一个介入手术,竟然把多年的哮喘也治好了。按理说,他应该好好休息,但他却闲不住,依然耕耘着他那一亩三分地,种花生、栽地瓜、种玉米、拾柴禾忙得不亦乐乎。每次我们回家,他都会摘些蔬菜让我们带走,看着我们装满车,他就心满意足。儿子从上海回来看他时,他总是说:“烁,我还有几斤花生米,你捎着吧。”起初儿子不想要,但我理解父亲的心情,便劝儿子收下。儿子这才乐呵呵地说:“谢谢爷爷啦!”父亲高兴地回应:“好,好,明年我再种。”儿子在宿舍吃着花生米喝酒时,还会特意打电话告诉父亲:“爷爷,你这花生米派上大用场了,我正吃着喝小酒呢。”父亲听了,乐得合不拢嘴。
都说养儿防老,但父母却始终希望成为孩子们的依靠。尤其是当他们年纪大了,孩子需要他们的地方越来越少,这种失落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中用了”。通过让父亲砍楔子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老人的幸福往往源于被需要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变着法子“麻烦”父亲,有时是真需要,有时则是故意多此一举。比如种菠菜时,我会问他种多深、放多少种子;剪树时,我会请教他怎么剪;施肥时,我会问他洒树下还是埋土里。回家时,他给什么我就收下,有时还会主动索取,并说上一句:“又跟着您沾光了。”父亲总是倾囊相授,心里美滋滋的,成就感满满。而我,看着自己的小伎俩成功,心里也高兴极了。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适度的“麻烦”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还能激发他们好好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让他们的生命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对儿女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孝顺呢?让我们学会用小小的“麻烦”,去点亮父母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在被需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价值。
(202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