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刘老汉家的烦心事》

刘老汉家的烦心事

(一)

过去,刘老汉的老伴刘大娘感觉日子过的挺风光的,大儿子是工区主任,大媳妇是国营工。二儿子是老板,二媳妇是学校老师,最值得刘大娘自豪的是三儿子三柱,三柱是城里林业化工厂的科长,三媳妇也在城里上班,都是国营工。

可让刘大娘没想到的是,让他最自豪的三柱和媳妇小凤第一个下岗了。

1964年,刘三柱出生的那年,大埠岭林区发生了两件轰动的大事:一是中国南方最长的森林铁路全线通车,总长142.66公里;二是大埠岭林区成立了大埠岭县。

三柱上面有两个哥哥宠着,从小到大没有人敢欺负,等到读书的时候,两个哥哥一个扛箱子,一个拎米袋,也没有受一点苦。

三柱和小凤开始都在工区的子弟小学读书,都住在三层楼一排房子,两个人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回各自的家,一睁开眼就又找到一起,三柱走到哪里,小凤就跟到哪里。

小凤的父亲和三柱的父亲是58年一起坐闷罐车来的,住一排房子,小凤上面有个哥哥。

有人就逗小凤:“凤,你这么黏糊三柱,干脆长大了就给三柱做媳妇吧。”

“做三柱哥的媳妇是不是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小凤歪着头天真地问。

“肯定啊,等给你三柱哥做了媳妇,他不光白天跟你在一起,晚上也要陪着你,哪里也不能去。”

“好啊。”小凤拍着小手跳着对三柱说:“三柱哥,我长大了要做你媳妇,我要和你天天在一起。”

三柱也喜欢跟小凤一起玩。

“那我们拉勾?”

“好啊,拉勾。”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三柱和小凤一起喊着。

七十年代初,大埠岭林区成立林产化工厂,小凤的父亲就调到大埠岭林产化工厂,小凤也随父亲从工区子弟小学转到大埠岭林业小学。

小凤家搬家那天,大人们都忙着帮助往车上搬东西。森林小火车没有通道工区,化工厂就派了一部解放牌汽车。小凤跟三柱躲在三柱家说‘悄悄话’。

“三柱哥,我要走了,我会想你的。”小凤觉得搬家了不住在一起了,就再也见不到了。

“没事,等学校放假了,我就去找你玩。”

“三柱哥,你要说话算数?”

“算数。”

“我们拉勾的也要算数?”

“算数。”

外面东西装好车了,小凤的妈妈到处喊着找小凤。

“别喊了,小凤肯定是跟三柱在一起呢。”小凤的父亲说。

“妈,我去叫。”小凤的哥哥说。小凤的哥哥叫王强,比小凤大五岁,跟三柱的哥哥二柱一般大。

小凤听到妈妈叫,知道要走了,三柱就跟小凤手牵着手从三层楼走下来,在二层楼碰到王强。

“凤,车要开了,妈到处找你。”

三柱看着小凤上了车,坐在驾驶室。

车启动了,小凤伸出手喊着:“三柱哥,你说话要算数啊?”

三柱也把两只手放在嘴两边,大声喊着:“算数。”声音很快被汽车喇叭声淹没了。

(二)

三柱在工区子弟学校读完三年级,就到伐木场子弟学校读了,伐木场只办到初中,高中就要到大埠岭林中读了。林业子弟能上高中的不多,一个伐木场也没有几个,大部分读完初中就进入社会了,有的等父母退休顶班补员,没有机会顶班补员的家里有点积蓄的就出去学个手艺,没有机会顶班补员的家里又没有什么积蓄的就在社会上瞎混。

三柱到大埠岭林中读书,两个哥哥肩扛手提的送到学校,安排完后,两个哥哥就赶森林小火车回去了,森林小火车一天就一趟,晚了就没有车回去了。

三柱和小凤分到一个班。

报名那天,小凤在花名册看到三柱的名字,就到学生宿舍找。那天,三柱刚把两个哥哥送走回到宿舍,就听到有人喊:“刘三柱,有美女找你。”三柱刚转过身来,就有一个身影冲上来,一边叫着三柱哥,一边抱住三柱的胳膊。

“小凤快松开,都长大了还这么调皮。”小凤还跟小时候一样黏糊三柱。

“我不吗,三柱哥中午去我家吃饭吧。”小凤家住林产化工厂。

“学校有食堂。”

“那,我也吃食堂。”

“食堂伙食哪里有在家吃的好?”

“正好减肥啊!”

三柱这才注意到,小凤已经从一个黄毛丫头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平日里,学校食堂除了帮助学生蒸饭,也有炒菜卖。伐木场的学生一般很少买,一个星期几毛钱的零花钱哪里舍得?都是每个星期从家里带菜,带一次够吃一个星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瓷的大牙缸和一个小牙缸,每个星期都装满了炒好的腌菜带到学校,也会带点其他新鲜菜,但不能过夜,当天就要吃掉。腌菜就成了那个年代每个学生的标配了,主要是放的久。家里条件好点的,就把肥肉熬成油,用油渣来炒,到蒸饭的时候,就从大牙缸里舀出一些到小的牙缸填点水跟饭盒一起放到蒸笼里一起蒸。

三柱的母亲担心孩子缺营养,就把熬的猪油装在罐头瓶里让三柱带到学校,等带的腌菜吃完了,就抓一把黄豆洗好丢到牙缸里填上水跟饭盒一起蒸。吃饭的时候,往牙缸里丢几粒盐或倒点酱油,再从罐头瓶里用筷子挑一点猪油放倒牙缸里,就是一碗红艳艳油漂漂的美味佳肴,即有菜又有汤。

三柱有时候也把罐头瓶里的猪油抹在刚出笼的热乎乎的米饭上,再倒点酱油,用现在的话说叫盖浇饭。

星期天学校没有上课,三柱就跟其他同学一起爬森林小火车回家,没有回家就到小凤家里吃饭,星期天学校食堂没有开火。三柱去小凤家的时候,小凤的爸爸妈妈就买来猪肉红烧,让三柱带到学校吃。

(三)

从林中学校到小凤家大概有一里路,路上要过一个桥。

学校晚自习,老师没有要求走读生一定要来,自由选择,小凤每晚都来。每晚放学,虽然还有其他同学一起走,三柱都送小凤到桥头。

马上要期中考试了,小凤就没有让三柱送。

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社会上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大埠岭林区也跟其他地方一样治安也相当混乱,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闲散青年无事做经常到林业学校欺负、骚扰学生,敲诈学生的生活费。在林业学校读书的大都是大埠岭林业局各个伐木场的子弟,星期六放假,他们便在路上拦,敲诈他们。领头的是公社副书记的公子姓赖,仗着自己爹是公社书记,打架、敲诈什么坏事都做。

有一天,小凤上完晚自习手里拿着书,跟同学一起刚走过桥,就听到后门有人喊:“小妹妹,今天怎么没有人陪了,要不要哥哥陪你啊?”姓赖的带着一伙人从围上来。

“我打听过了,天天陪你的那个也是伐木场来的,他要敢不老实就揍他。”

“你们想干什么?”

“也没干什么,就是想让你陪哥哥们玩玩。”

“流氓。”小凤骂着。

那晚,小凤哭哭啼啼的一路跑着回到家,王强问,“什么人欺负你了?”

小凤哭着说:“是姓赖的,他们拦在路上不让走。”小凤没有跟三柱说,三柱也是伐木场来的,她不想让三柱招惹他们。

“他妈的,敢欺负我的妹妹,看我不打断他的狗腿。”王强狠狠的说。王强那个时候是待业青年。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姓赖的带着一伙小地痞又在路上拦,王强手里拎着一根棍子二话没说冲上去,对着姓赖的腿就扫过去。姓赖的“哎呦”一声当场瘫倒在地,其他人一下跑没影了。

经医院检查,右腿骨头被打骨折了,住了一个月的院,那个年代医院医疗条件差,虽然能下床走路了,腿拐了。

1983年,全国严打,那个姓赖的公社副书记打击报复,第一个便把王强列为严打对象。

胳膊拗不过大腿,王强就被抓了起来,被定地痞流氓罪判刑16年,送到大西北劳动改造。

王强被送走的那天,小凤的父亲搀扶着小凤痛苦欲绝的母亲,三柱也搂着哭成泪人的小凤。

(四)

三柱和小凤毕业的时候,大埠岭林业局为了从林业子弟中培养一批技术工人,就举办了一期林业技校营林班,招收100名林业职工子女,学制两年,毕业享受全民工(原来叫国营工)待遇,全部安排林业基层单位工作,其实就是伐木场。

小凤跟三柱林中毕业又一起上了大埠岭林业技校,毕业分配的时候,小凤跟三柱一起分到了大埠岭林业化工厂,小凤的父亲那个时候是大埠岭林业化工厂的副厂长,后来,三柱当了供销科科长。 

刘大娘想起,那年也是傍晚这个时间,三柱和小凤一起回来了,手里拎着麦乳精、奶粉。

“三,今天咋有时间回来了,不过年节不过节的?”刘大娘看到孩子回来高兴。三柱除了过年过节难得回来一次。三柱当供销科长,工作忙。

“化工厂要下岗了。”小凤说。

“为什么?”刘老汉问。

“现在山上松树都没有了,化工厂也没有地方收松脂了,原料断了。”三柱说。松脂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松脂生产出的松香、松节油产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刘老汉知道,前几年伐木场木头砍的太厉害了,说是价格高,行情好,到年限的砍,不到年限的也想着法子砍,现在山上别说松树了,连杉木树也砍的差不多了,站在山上的都是最近十几年种的,实在太小,要不然可能连这个也砍了。

不大一会儿,大柱、秀芬,二柱、金妹也来了。儿子下岗可是大事,刘大娘就把几个孩子都叫来商量商量,他们都住在一个工区。

“三,听娘在路上说,你们化工厂要下岗了?”一坐下大柱就问。

“是啊,昨天正式通知了,化工厂属于工业企业先改革。”

“我上个星期去场部学校开会也听说了,他们消息更灵通,说工业企业先改革,像林业机械修配厂、化工厂、纸浆厂、竹胶板厂这些历史原因包袱重的工业企业第一批先改。”金妹说。

“你们学校会不会也改?”刘大娘问。

“学校、医院、公路、水电这些单位放第二批,有小道消息说,子弟学校可能会收编到教育局。”

“收编以后呢?”秀芬问。

“听他们说,收编以后,子弟学校就撤了,子弟学校就并到镇上的中心学校。”

“那你们这些当老师的呢?”小凤问。

“不知道,听说上面正在争取一起收了。”

“一起收了那敢情好了。”刘大娘说。

“等你们工厂、学校都改完了,下一步就该轮到伐木场了。”大柱说。

“伐木场应该不会吧,都下岗了,以后谁砍木头?”小凤说。

“现在山上哪里还有什么木头啊,爹那一辈种的都砍完了,现在砍的是我顶班的时候种的也砍差不多了。”大柱说。

“走一步看一步,现在眼前担心的是三,他们两个一下都下岗了,以后日子怎么过呢?”刘大娘看着三柱说。

“我想好了,想去开个酒店,这些年在外面跑供销,也认识了一些朋友。”三柱说。

“你爸爸怎么说?”刘老汉问小凤。小凤的父亲退休后就搬到城里去了,林业局迁到县城后,也给原来那些在各个单位当过领导的一起盖了集资房。

“我爸没说什么,就说三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不要做违法的事。”

“政府让下岗也没有办法,你们两个以后有事就都互相商量着来,不要争不要吵。”刘大娘说。

“爸、妈,别担心,没事,这次来就是跟你们说一下,你看我二哥这么多年也没有上过什么班,日子不是照样过的好好的?走出去,人家都称刘总,是吧二哥?”

二柱只是笑着摇摇头:“三,等你做老板了就知道了。”

三柱和小凤在化工厂以领取经济补偿金的方式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三柱下岗后就在城里开了一家酒楼,名字叫《林海酒家》,三柱也当了老板,真当了老板以后,三柱才知道,老板是不好当的。

(五)

二柱的确没有正经上过几天班。

二柱以前招的是伐木场的集体工,安排在小料厂加工厂。那个时候没有合同工,只有全民工(国营工)、集体工两种。每个伐木场都成立了劳动服务站,都要求创办一个小料加工厂,一是解决子女就业问题,再一个就是,伐区成材的木头都统一运到贮木场发火车皮了,伐区剩余的长长短短的木头由伐木场自己解决,每个伐木场就集中拉到了小料厂加工。小料厂办了没几年就解散了,二柱就出来自己办了个加工厂。

二柱自从办了加工厂后,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办加工厂不能等厂里没有木头锯了现找,二柱又要找货源,又要联系买家出货。

刘大娘说起话来就经常说,二柱生的不是时候,正赶上挨饿。

二柱出生的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开始,很多人家里几天都揭不开锅。可二柱家不会,二柱家有老魏帮衬。

刘老汉也经常说:“那几年可多亏了老魏了,要不然这两个孩子咋活命?”

老魏是金妹的父亲,是村里的小队长,跟刘老汉是烧木碳认识的,刘老汉他们刚刚从山东来到福建,开始干的活就是烧木炭,老魏是伐木场请来的烧木炭师傅,那个时候他们就感觉投缘。

后来林业政策好了,老魏也有资格可以转国营工的,但有个条件,就是老魏转国营工后,家里的山和地就要上交队里,老魏没有同意。三年困难时期,工区很多人家里定量不够吃,就晚上偷偷跑到农村里去买农民的稻谷加工米。刘老汉家里吃的都是老魏加工好挑来的。刘老汉有时候发工资接不上,老魏就说:“没事,先欠着,等有了再拿,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又不是花钱买的。”平日里两家有个什么事也都互相照应着。

(六)

由于两家大人的关系,二柱的童年也基本上都在金妹家度过的,金妹也来二柱家里玩,二柱跟金妹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出生。

有一次老魏提出两家订娃娃亲,刘老汉笑笑说:“等孩子大了再说吧。”刘老汉想的是以后还是要回山东老家的,找个福建的儿媳妇怎么带回去?

金妹到了读书年龄,见二柱上学了,也缠着老魏要上学,工区里有子弟学校,村里没有。

老魏就带着金妹来到刘老汉家。

二柱正在饭桌上写作业。

“二柱哥,你发的新书也让我看看好吗?”金妹凑上去。

“可以啊,我教你看。”二柱放下铅笔拿起书。

看着两个孩子头对头看书的认真劲,老魏就把金妹要读书的事说了出来,让刘老汉帮助出个主意。

“可能有些难办,学校收的都是工人的孩子。”

“要不这样,你们家刚好没有闺女,干脆就让金妹认你干爹给你们家做闺女,不就是工人的孩子了吗?”

“这个主意不错,我明天去找一下李大炮家里问问,他媳妇是老师。”

第二天,刘老汉就拎着两瓶酒来到李大炮家里。

李大炮一家人正准备吃饭,李大炮生的是闺女,跟二柱差不多年龄。

“老哥今天怎么有空来了,快坐下一起吃。”李大炮的媳妇忙招呼到。李大炮的媳妇叫王玉花。

“我今天来是找弟妹问个事的。”

“啥事?”李大炮媳妇问。

刘老汉便把老魏孩子读书的事说了一下。

“明天就让孩子来吧。”李大炮媳妇满口答应。

第二天,二柱就牵着金妹一起去学校。

二柱没有上课,就到村里找金妹玩,工区到村里有一里地远,拐个弯就到了。

(七)

老魏有个习惯,平日里喜欢找个墙角蹲着,从腰里掏出烟包和烟锅,装好烟点着,吧嗒吧嗒吸几口,再用大拇指将烟锅里的烟末往下压压,再吸两口,两道浓浓的烟雾,便从他的鼻孔里直直地喷出来,像森林小火车烟筒里冒的烟。

老魏见二柱来了,就说,叔晚上去抓田鸡给你吃。

抓田鸡,农村上了岁数的人都会抓,但在方圆几个村子里都知道老魏是个高手。

田鸡,长在深山溪涧的清泉里,个头大,浑圆,外表像癞蛤蟆,大的有三五两重,肉质鲜嫩,炖的时候不放油,炖出来的汤面上就有一层层的油花飘着,肉跟豆瓣一样,十分可口。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匮乏,无肉食出售,大家的生活都很差,都靠抓田鸡改善生活。

“叔我也想跟你去。”二柱感觉稀奇。

“好啊,但要听话不能乱跑。”老魏一再嘱咐。

六月里晴朗的夜晚,特别是下雨前天气闷热,田鸡出没频繁,都出来透气,觅食。

到了晚上,老魏在腰里别上一把砍柴刀背上鱼篓,带上二柱就出门了。

深山涧无路可攀,藤蔓、荆棘拦路,石壁光滑。

刘二柱心说这哪是抓田鸡,简直是探险。

来到山涧,老魏卷起裤腿,自溪涧下游逆水而上,两边山壁峭立,树荫藤蔓覆盖,只有月光透过树的缝隙洒下星星点点的光。

路越走越艰难,不是攀爬青苔石壁,就是匍匐前行。终于来到一个深潭里,老魏用手电一照,几只田鸡蹲在那里,脖子一鼓一鼓地眨巴着眼透气。

老魏伸手抓了一支,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红线系在田鸡的腿上,没有放进鱼篓,而是放回深潭里。

刘二柱纳闷想问,他想起出门的时候,老魏嘱咐的话:“只能用眼睛看,不要多说话。”

接下来,老魏开始施展手艺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抓了好几只,鱼篓沉甸甸的。

当攀爬到另一个深潭,有一条毒蛇盘踞在石壁上,一动不动,嘴里吐着毒信子。刘二柱跟在老魏身后一动不敢动。老魏抽出别在腰上的柴刀,砍了一个树枝,留下树丫,迅速地压住毒蛇的头,然后用手抓住颈部七寸位置,用力向下一甩,蛇就没劲了,像农村人腰上扎的裤腰带,软绵绵的。老魏又拿起柴刀在蛇的颈部划了一圈,就听呲啦一声,蛇皮便剥下来了,然后去头,在深潭水里冲洗一下,丢进了鱼篓。一整套的连贯动作,让二柱看的目瞪口呆。

继续往前攀爬,当攀爬到另一个深潭,刘二柱发现这个深潭石壁上蹲着好多只田鸡,便也想大显身手,也用手电照着一支,田鸡被手电光照着一动不动,二柱就上去一把摁住,抓起来递给老魏,老魏接过来发现田鸡腿上绑着的红线,忙把田鸡放进深潭,说了一声:“柱,我们回去。”便头也不会的往回走,刘二柱跟在身后。

事后二柱才明白,山里人从老辈传下来的,抓的第一只田鸡都要在田鸡腿上绑根红线放了,等再抓到这一只绑红线的田鸡的时候,就要马上回头了,不能再抓了。这其中的玄秘,无从解释。

(八)

一直以来,老魏把二柱当儿子看。

老魏知道,二柱顶班是轮不到的,二柱上面还有大柱。就想让二柱全身长满本事,身上有了本事到什么时候都不愁没饭吃,二柱读完初中就没有读了。

老魏让二柱跟香菇佬学砍花法种香菇。

那天来到老魏家的香菇佬姓叶。那天,二柱正好也在金妹家,金妹读高中,那天学校没有课。

香港佬来的时候,肩上背了一袋香菇干,手里拎了两瓶酒。深山老林的木头运不出来,烂了可惜,一般都包给香菇佬种香菇,一棵树交队里二元。

大埠岭林区的香菇佬大都来自浙江庆元一带。 

要学到真手艺就要到深山里现场学,二柱为了学到手艺吃了不少苦,那年二柱十八岁。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香菇佬每去一处山岭,靠的都是两条腿。他们一般是重阳从家里出发,一路跋涉,走上几十天,到了山里就马不停蹄的砍树砍花,直至来年清明回家,年复一年,世世代代,周而复始。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枫树落叶,夫妻分别;枫树抽芽,丈夫回家”。

菇民的艰辛,真是一言难尽。菇民在大山里一待就是几个月,木头搭的菇棚就是他们的家,既在里面食宿,又在里面烘烤香菇,想家也没办法……写写信,报个平安,让家里人带好小孩,照顾好老人。以前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好,一封信寄到家里起码一个多月。又没有准确的收信地址。自从二柱跟着香菇佬学手艺后,老魏家就成了香菇佬收信的地址。

砍花法种香菇,是古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香菇长得多不多,最关键的技术就在砍花,而砍花也要分树种,枫树有枫树的砍法,栗树有栗树的砍法,最难的红栲,还分厚皮砍法与薄皮砍法……砍花技法非常复杂,全凭菇民多年的经验与手感。用一把“砍花斧”,将原木伐倒,在树皮上剁上斧痕,空气中的天然香菇、木耳孢子在斧痕上萌发,在树皮内形成菌丝,经2年以上的培菌管理,形成香菇、木耳子实体,这种生产香菇的技术就是原木砍花法栽培技术。

香菇佬一个地方一般最多待三年,就要换地方了。二柱跟着香菇佬三年时间把手艺都学到了手。香菇佬走了以后,二柱就用学到的手艺自己种香菇。

金妹高中毕业的时候,伐木场子弟学校缺老师,条件是要伐木场职工,金妹也想到子弟学校当老师。当时很多伐木场工人找不到媳妇,就去农村里找,出现了很多半边户。有关系的可以放宽政策,花钱买个居民户口,伐木场帮助再招工,招的都是全民合同工,已经没有全民工,也没有集体工了。为了户口的事,金妹还跟老魏赌过气,怪老魏以前干嘛不当工人?老魏被问的无从回答。为了孩子的前途,老魏卖了一片山,二柱也拿出那几年种香菇赚的钱,凑了3万多元给金妹买了一个居民户口,伐木场也给办了全民合同工招工手续,金妹就这样成了一名子弟学校民办教师。

(九)

自从三柱下岗后,刘大娘就又开始担心二柱一家。

刘老汉就说:“你担心有用吗?”

刘大娘就说:“担心没用也担心啊。”

刘大娘担心金妹也会跟三柱一样下岗,那天听金妹说过一句,学校可能会被收编掉,学校要真的收编了金妹咋办,镇上学校里的老师可都是正式老师,金妹是临时的,当年为了当这个老师还花了钱买户口,如果也下岗了,那户口不是白买了?

时间在刘大娘的担心里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那天,金妹学校放了学先来到二柱的加工厂,看到二柱正在看着工人卸车,二柱刚刚联系了一车木头进到厂里。

“二柱,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学校通知了,我们子弟学校划归教育局,老师也一起归到镇上的中心学校,民办教师全部转成公办教师。”

“是吗,那太好了,爸、妈还一直担心呢?这下可以让他们放心了。”

“今晚去爸、妈家吃饭,告诉他们一下。”

“好啊,等木头卸完就回去。”

二柱等木头卸完,就骑上摩托车带着金妹拐到镇上买了好酒好菜。

二柱到家的时候,刘大娘刚刚舀碗准备吃饭,刘老汉说晚上想吃点地瓜稀饭,刘大娘就煮了地瓜稀饭。

刘大娘见二柱、金妹走进来,就忙说:“刚刚舀碗,快洗洗手坐下吃。”

“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金妹转正了,不要下岗了,

这下你们可以放心了。”二柱便从袋子里拿出酒、菜便说。

“转正是不是就是转成正式老师了?”刘大娘问。

“是啊,就是转公办老师了。”金妹说。

“怪不得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听门前树上鸟喳喳叫,敢情是报喜来了!”刘大娘笑着忙把桌上的稀饭碗端起来。

“柱他娘,去叫大柱一家也一起来吃。”刘老汉说。

“爸,来的路上就跟大哥、大嫂说了,他们一下就来。”金妹说。

正说着,大柱跟秀芬来了。

“大哥,金妹学校被教育局收编了,金妹她们也被一起收编了,转成公办老师了,不要下岗了。”二柱说。

“那太好了,我们家终于也摊上件好事了。”秀芬说。

“今晚可要好好庆祝一下。”大柱说。

“你看老二把酒菜都准备好了,你们兄弟就陪你爹多喝点,你爹这几天还不放心,一直催我去问一下,我就说老二有好消息就会回家来说的,柱他爹这下放心了吧?”

“森工医院也被卫生局收编了,水电站也被电力公司收编了,就是林业公路段不好,虽然也被交通局收了,他们只收公路不收人。”

(十)

老话说的,长子长孙老太太的命根,一点也不假。

工业企业包括事业单位都改革完了,最后轮到伐木场了。

自从三柱下岗后,刘老汉和老伴就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好不容易熬到老二媳妇金妹转正了,刚刚安生一下,没想到又挨到大儿子要下岗了。

“这哪是过日子,简直是在熬日子。”刘大娘说。

(十一)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大埠岭林区也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过完年进入春天,大埠岭林区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雨季。

雨每天下个不停,伐木工人上不了山也下不了地,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就关在屋子里,就有点像东北人进入冬天一样,围在一起,弄一个火锅喝酒,不同的是东北人是坐在火炕上喝,山里人是围在一张桌子上,旁边弄一个火盆,里面堆放着烧的通红的木炭。喝尽兴了就往床上一躺,睡醒了再从火盆里夹出烧红的木炭,再弄一个火锅继续喝。

刘老汉看着大柱跟一些待业青年整天混吃混喝的,心里就发闷,老伴也发愁。

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每个伐木工人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都没有一份正当职业,生闺女的还好,明天在外面找个主嫁了,生儿子的就犯愁了,没有一份工作谁家的闺女肯嫁给你?那个年代,唯一的就业渠道,一是去当兵,等复员了安排工作,另一个就是顶班安排工作。能去当兵的都是当干部的子女,哪里轮得到伐木工人的孩子,任何年代都是这样。

有一天,刘老汉口袋里揣了一瓶小角楼酒来到秀芬家里。

“老哥,快坐,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秀芬爹笑着说。

“枕头风呗!”刘老汉边说边从怀里掏出小角楼酒放在桌子上。

“芬他她娘,去整俩菜,我跟老哥整几杯。”秀芬爹冲着里间屋喊着。

“是大哥来了,你们先喝着茶,都是现成的,一会儿就好。”

很快,一碟花生米、一盘炒鸡蛋、一碗腌菜汤摆上桌子。山东人喝酒花生米是标配,鸡蛋是自己养的鸡下的,腌菜也是自己腌的。腌菜每家每户都有必备,把菜地里的菜晒焉了用盐揉搓均匀后装坛,吃的时候就从坛子里掏出一把,洗好切碎放锅里炒,家庭条件好的就放点肥猪肉炒,差一点就放猪油,炒一大碗,一家人配稀饭干饭都可以,想喝酒的时候,就用筷子夹一些放在碗里,烧好开水冲进去,再放点盐巴就是一碗下酒的汤。每家每户桌子上都有这道菜。

几杯酒下肚,刘老汉说:“今过了年我就满50了,想早退休,让大柱早点顶班,也可以早点把两个孩子的事办了。”刘老汉受过工伤。

“好像上面有这个政策。”

正说着,大柱和秀芬推门进来。

“柱,你爹要准备退休了,让你顶班。”秀芬妈说。

“爹,是不是真的?”大柱望着刘老汉问。大柱从小叫爹,改不了口。

“等办下来才算数。”

“太好了,我可以当国营工了!”大柱牵着秀芬的手高兴地说着。

“等再过两年到年龄了,我也退休,让芬顶班,以后你们就是双职工了。”秀芬爹说。秀芬爹也受过工伤。

伐木场工人没受过伤的很少,一天到晚跟木头打交道,受伤是难免的。

“等我们顶班了,你们的烟、酒我们全包了。”大柱望着秀芬说。

“那肯定的。”秀芬也开心地说。

很快,刘老汉退休手续批下来了,大柱正式成了一名国营工。

那天,刘老汉对大柱说:“你现在接了我的班当了伐木工人,我用的斧头磨好了,弯把锯也锉好了,就一起交给你了,要好好干,你爹一辈子没有怕过苦怕过累,别丢了你爹的脸。”

刘老汉是个老老实实的伐木工人,每天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升起就带着工人们扛上斧头、弯把锯上山,砍了一天的木头,太阳下山了再拖着疲惫的身子扛着斧头、弯把锯下山。

刘老汉一生勤俭。工作服被树枝扯破了就让媳妇缝缝补补继续穿。有人打趣说,都补成这样了干嘛还舍不得穿新的?刘老汉笑笑说:“上山砍木头又没有人看,穿啥都一样!”

在大柱记忆里,刘老汉好像没有买过新衣服,过年、出门都是穿一套洗的干干净净的工作服,等穿旧了再上山砍木头穿。省下的新工作服逢年过节就当作礼物寄给山东老家的亲戚,每个月那点工资刚够一家人糊嘴巴,省不下钱。刘老汉做人的准则是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归纳起来就是老实、实在。

刘老汉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每次选班长刘老汉都是全票当选,当了一辈子的班长。

大柱便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干,当一个好伐木工人。

过了两年,秀芬也补员顶班,大柱在一线采伐班,秀芬在二线营林班,一家双职工,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

(十二)

刘大柱结婚成家后,刘老汉就让刘大柱自己过了。

在北方老家,儿子结婚成家了,都要分家出去单过,把家里能分的东西先分一部分出来,比如房子、地。在这里,刘老汉家住的房子是公家的也没有地。刘老汉住工区三层楼,也就是工区最高的那排房子。刘大柱住路边新盖的青年房,青年房是伐木场专为年轻成家的伐木工人盖的,是套间平房,里外两间,中间开一个门,一间大人住,一间留给以后子女住,厨房在后门盖了一排,每家一间。

刘大柱结婚的第三天,刘老汉就把刘大柱跟秀芬叫到跟前说,“你现在也结婚成家了,自己成家了就出去自己单过吧,你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不能耽误了你们过日子。”

刘老汉说着就掏口袋摸烟,刘大柱忙给刘老汉点上,刘老汉抽了几口。

刘大娘接着说:“鸟大了也要分窝,房子是公家的,咱家也没有地,你看看家里有什么想拿的,就紧着拿,你两个弟弟不会怪唬你。”刘大娘说着摸起眼睛。

刘大柱想说,平日里一家人过的好好的,怎么一结了婚就不一样了呢?如果这样还不如不结婚。刘大柱没有说出来。

秀芬说:“爸、妈,家里的东西我们一样都不要,以后要缺什么我们会自己置办,以后两个弟弟结婚的事,你们就放心了,到时候我们有多少力就使多少力。” 

虽然住在同一个工区,成了家每家都有每家的事。

不过,刘大柱每个星期都会来一次,都是傍晚来,每次来都会带点刘老汉喜欢吃的东西,从没空过手。

刘大柱今天来,带了两瓶李渡高粱,这种酒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比较高档的了。

“干嘛买这么好的酒。”刘大娘心疼地说。刘老汉平日里喝的都是地瓜干酒

“今天想陪爹喝几杯。”

刘大娘忙点火炒了个鸡蛋,从菜厨里拿出一罐午餐肉,切成片装在盘子里。午餐肉是上个星期刘大柱去伐木场办事路过镇上买的,刘大娘没有舍得吃。

“柱,你心里有事?”刘老汉问。老话说知子莫如父。

“有啥事说给娘听。”刘大娘也感觉儿子心里有事。

“没事,他们能活我也能活。”刘大柱把一杯酒一口气倒进嘴里。

“柱,到底咋回事,快把娘急死了?”刘大娘见这情形真吓坏了。

“现在轮到伐木工人了,上个星期去伐木场开会的时候,场里领导就说林业局已经开会了,伐木场工人,包括场长、书记全部下。”

“伐木场工人下岗了,以后山上的木头都不砍了?”刘老汉说着也端起酒杯一口喝进去。

“伐木场也是一起下岗吗?”刘大娘问。

“伐木场是分批下,夫妻双方都是职工的,第一批就先下一个,保留一个等第二批。”刘大柱说。

“我想先下,去照顾刘佳读书,刘佳也马上高考了,再看看能不能在城里找点事做。大柱是工区主任,看看最后会不会返聘回来,听说每个伐木场都会返聘几个留守。”秀芬说。

“估计很难,听说返聘留守的都是场里的领导,我一个工区主任啥也不算。”

“以前就跟你说,不要跟领导对着来,领导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你不听,你就抱着一个死脑筋不会转弯,这下好了,到时候人家留下了,你下岗了。”

(十三)

秀芬说的是领导是伐木场场长张超,跟大柱都是一起顶班补员的伐木工人,那个时候,大柱是班长,张超是副班长,后来两个人都当了工区主任。

再后来,张超当了大埠岭伐木场生产科科长。

张超新官上任,为了干出其他人都干不出的成绩,趁市场价格看涨,他决定加大采伐量,多砍一些,还主张把年限还差几年的林子也列入采伐范围内。当时只有一人反对,就是刘大柱,在大会上,刘大柱说,当前虽然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咱们也

要有计划的适量采伐,不能只求经济效益,一口气砍完了,以后后代们吃什么?

理是这个理,但张科长上任后,需要堆积如山的产量,需要他当科长后伐木场节节上升的数字。张超上任第一年就完成了过

去两年的生产任务,上交利润翻番,第三年便当上了伐木场的副场长,刘大柱还是工区主任。

林业总产值占全县40%的大埠岭县委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成立消灭荒山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局长任副组长,制订计划,争取成为全省第一个无荒山县。并明确要求林业系统最大的大埠岭伐木场带好头,打好这一仗。

伐木场也成立领导小组,副场长张超挂帅。为了赶任务拿锦旗,张超就提出采用“一锄法”造林,“一锄法”就是用锄头挖个坑把树苗放进坑里,拔出锄头再顺势踩一脚,一锄一棵效率很高。当年就造林近万亩,提前完成了消灭荒山的任务,成了全县第一个消灭荒山的伐木场,捧回了奖旗。大埠岭县也成了全省第一个消灭荒山县。

由于这一场消灭荒山战役的胜利,书记升副专员,县长升书记,副县长升县长,林业局长升副县长,副局长升局长,皆大欢喜。林业局有一个副局长空缺。

到了第二年,县里消灭荒山领导小组派出检查验收组验收,分管副局长带队,分管副局长去年还是生产科长,消灭荒山有功刚刚提拔。经过检查验收组实地检查验收,成活率却只有30%,近乎于荒山标准。消灭荒山县里、林业局可是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荒山又再次成为荒山,这可是个大问题。检查验收组如实向县消灭荒山领导小组汇报了情况,领导小组把问题交给林业局解决,解决不好要追责。林业局领导也没招了,新闻电视也播了、报纸也登了,又不能收回,顺利消灭荒山该提拔的也都提拔了,要追责追谁的责,又能追谁的责?林业局就把问题交到了伐木场自己解决处理。

问题发生了就要找原因,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才好解决好问题。

那片山是刘大柱工区种的,出了问题当然要找工区主任。

检查验收组就改成了调查组。调查组就找刘大柱落实情况。刘大柱实话实说。

当时刘大柱就跟张超建议说,“一锄法是自60年代兴起的适用于农村种植普通林,采取一锄法造林虽然速度快,但荒山一般都在海拔高、气温低的山场,这样条件下的山场适合种植松树,不宜种植杉木。”

张超当时说,“我是分管领导,种什么树我说了算,你们工区负责种就行了。”说完就转身走了。

为了这事,办公室主任私底下还找过刘大柱,劝过他:“林地都是公家的,种的好坏也是公家的,犯不上跟领导较劲,你这样做不是打领导的脸吗?而且还不是打一个领导的脸。”

刘大柱生气的说,“我们现在吃的可都是上辈留下来的,我们这辈不负责任,下辈吃什么?”

张主任临走撂下一句话:“你就耿吧,跟你爹一样的耿,到时候看你有什么好果子吃。”

王盛兴是伐木场书记兼场长,山西人,跟阎锡山阎老西同乡,说话咬嘴翘舌满嘴醋位。他知道消灭荒山是张超亲自抓的,如果再认定荒山,不但张超脸上挂不住,就连上头也不好说话。一贯谨慎从事,善于搞平衡工作的王书记没有表态,他现在已接受林业局的考核。林业局那个副局长的空缺需要填补,党委平衡来平衡去,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个最善于搞平衡工作的王盛兴。王盛兴不想在临走前,再介入到荒山里。

于是,王盛兴就找了张超交换意见。还说:“关于推荐你接任场长的报告我已报到局里了,至于副场长人选,你就自己决定吧,不过我还是建议你能选一个业务强的,你自己省心。”张超没有表态。

还出主意让他去局里找分管领导探探他们的口气。张超决定去局里找分管领导。

不久,大埠岭伐木场场长的任命书下来了:场长张超。关于那片荒山,划入明年新采伐区的造林任务。

张超当了伐木场场长后,副场长位子就空缺了,要从工区主任里提拔一个副场长。大家都知道,张超跟刘大柱原来都是工区主任,现在张超当场长了,这次副场长非刘大柱莫属,刘大柱在几个工区主任里面业务是最强的。

刘大柱感觉当副场长跟当工区主任没啥区别,但在别人眼里就不一样了,副场长走出去是场领导,你刘大柱走出来,说好听点叫你主任,其实就是伐木工人。就有人给刘大柱出主意,要去给场长送送礼,这年头,办事哪有不送礼的。刘大柱就说,送啥礼,都是伐木工人,我可拉不下这个面子。

最后林业局给出的结论是,刘大柱砍木头是一把好手,但缺乏领导能力,没有大局观念,不适合到领导岗位,就继续留在工区带着工人干吧。

2000年伐木场最后一批买断下岗,大柱没有被返聘下来留守,说的很明确,大柱不是场领导。

(十四)

三柱开的林海酒店,开始酒店生意很红火,十几个包厢天天爆满,一半是以前做供销认识的客户来捧个场,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客户,那些企业也不怎么景气了。主要客户应该是政府机关里那些人,他们都是公款吃喝,几乎每天都在酒桌上。尤其是周末更是爆满,乡下上班的在乡下带了一周回来就要聚一聚,已成了惯例。也有不利的地方,他们一般都是吃完饭签个字,几个月来结一次账,有的半年甚至一年结一次,你又不敢去催,催紧了又怕他们不高兴换地方不来吃了。一年下来,算起来赚了不少钱,但多半都是账。

三柱下岗后就跟王德彪住一起。

王强回来后,房间就显得拥挤了许多。王强是王德彪的大儿子,也就是小凤的大哥。三柱就跟小凤商量说,孩子马上要读书了,以后读书是按片区就读的,我们现在的这个片区进不了实小,按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我们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一天吃晚饭,在饭桌上,小凤把要买学区房的事提了出来。

王德彪没有说话,看了一眼王强。

“爸,你别想多了,眼看涛涛要读小学了,咱们现在住的这个片区户口进不了实小,这几年我们开酒店也赚了点钱,我就和小凤商量想去买个学区房,以后涛涛读书方便,住在那里的户口可以上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还可以直接进一中。。”

“也好,这些年,家里吃的用的都是你们两个开支,我的退休工资都剩下来了,应该有个十多万吧,我明天都给他取出来,一起凑一下。”

“爸,不用,你就留到以后自己养老吧,买房子的钱我们自己会想办法解决。”

“让涛涛读好学校我们做外公、外婆的也有责任义务的,就这么定了。”

混球王强回来的时候是1999年的冬天。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是出奇的冷。伐木场改良树种,1994年引种的直杆桉6000多亩普遍遭受冻害,死亡率90%以上。

那天,王强穿着一件军大衣推开家门,披着一身的雪花噗通跪在王德彪面前:“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王德彪望着离开家16年的儿子,没有说话,而是端起酒杯把满满的一杯白酒倒在嘴里。双手摸了一把自己的老脸,像是擦嘴巴,又像是擦鼻涕,老眼红红的。

彪婶一把抱住王强的头揽到怀里,说不出话来,只是流泪。

“哥!”小凤哭着跑过去抱住王强的腰。刘三柱也跟随着跑过去。

“还不起来,还等我拉你吗?”王德彪发话了。

彪婶忙说:“孩子快起来吧!”

待王强坐下后,小凤马上拿了一条热热的毛巾过来:“哥,先擦把脸!”

王强把冒着热气的毛巾捂住脸,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有半分钟时间,才吐出来。

一会儿彪婶端出热腾腾的水饺:“知道你今天回来,你爸爸一大早就去买猪肉,买韭菜包你喜欢吃的韭菜水饺,就等你回来下锅。”

“哥,快趁热吃!”小凤把水饺夹到王强碗里。

王强站起来端起酒杯:“爸、妈,我敬二老一杯。”

“好,好!”彪婶忙说。

“哥,我也敬你一杯,暖暖身子!”刘三柱端起酒杯站起来。

“三柱这些年我不在家,这个家多亏了你了,应该我敬你!”王强也端起酒杯站起来。

“哥,你这是说哪里话,咱们都是一家人,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先干了!”刘三柱先把酒干了。

“哥,你回来了就先好好休息几天,在家陪陪爸、妈说说话,我和小凤在水南开了一个酒楼,没事的时候就去那里坐坐。”

王强在家里待了几天,没有出门。

晚上,三柱回来跟王强说:“哥,你还记得革命吗?原来家也住三层楼,今天革命来我酒楼吃饭,听说你回来了,说明天在酒楼给你接风洗尘。”

革命是韩解放的小儿子。

韩解放这个名字是韩解放当兵以后自己改的。韩解放参加过解放战争,又跟着长江支队一路打到福建,抗美援朝打过美国鬼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韩福建,是在部队打到福建的时候出生的。小的是文革时期出生叫王革命。韩解放1966年文革时期,被打成走资派,下放到伐木场劳动改造,也安排在三层楼。

到了晚上,住在三层楼的孩子们便早早吃完饭,坐在韩德彪的家门口,听他讲打鬼子的故事。

1978年,韩解放平反后回到大埠岭林业局工作。革命到了征兵年龄就被送去当了兵,退伍后安排在大埠岭林业保卫科,保卫科后来改为林业公安分局,革命就成了一名林业公安民警。

王强刚走到酒店门口,三柱就忙走过来:“哥,革命在包间,我带你去。”

三柱带王强来到包间门口推开门,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

“强哥。”革命忙迎上来,跟王强来了一个大拥抱。

革命穿着一身绿色的警服,格外显眼。

王强被安排在主位。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强哥,我们是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刚从外地回来,今天这顿饭就是给强哥接风的,你们今晚可要好好的敬强哥。”革命介绍到。

在坐的见革命对王强的态度,也忙喊着强哥好。

菜很快上桌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摆了满满一桌。

“来,大家一起端杯,这第一杯先敬强哥。”革命端着酒杯站起来,其他在坐的也忙站起来端着酒杯。

“谢谢在坐的各位兄弟,以后还望兄弟们多多关照。”王强也忙客气的说。

“你是我大哥的哥,肯定也是我们的哥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说。”一个理光头留着小胡子的拍着胸脯说。

“先谢谢兄弟了。”王强说。

“强哥,不要跟他们客气,都是自家兄弟。光头开了一家KTV,我们吃完饭就去那里OK一下。”

接下来,大家一个一个的站起来敬王强。

“强哥,今后有什么打算?”

“走了这么多年,现在回来一下也不知道做什么好。”

“再坐的都是做木头生意的,要不,你也跟他们一样,去做点木头生意吧,这个上手快来的快,这方面我可以帮得上忙。”

“这边木头都拉到哪里?”王强问。

“大部分都拉到江浙一带。”

“有一个跟我一起的兄弟也在那一带,听他说家里是开木材公司的,过一段时间,我联系一下那个朋友看看什么情况再说吧。”

吃完饭,王强又被邀请到了KTV去OK。

王强回到家里,王德标还没有睡。

“今晚革命都请的什么人?”

“好像都是做木头生意的。”

“革命让我也去做,他说这个不要什么技术,上手快来得快。”

“哥,革命就是管这个的,那些人都是靠革命赚钱,都发财了,本钱我跟小凤帮你出。”

(十五)

秀芬下岗后,到城里一边照顾读书的女儿,还兼做几家的卫生。后来秀芬参加了家政培训,几年做下来,成了“金牌月嫂”,单一个接着一个。

大柱下岗后也来到城里。来到城里,大柱两眼一抹黑。

“去骑摩的吧,我看街上很多骑摩的的。”秀芬说。城里人管骑摩托车载客的叫摩的。

大柱就也学着城里人用下岗买断的几千元钱买了一辆摩托车跑起了摩的载客。

大柱第一天跑摩的,也学着头上带一顶安全帽,摩托车把手上也挂一个安全帽,刚找一个弄口刚停下来,就听到后面有人喊:“哎哎,兄弟新来的吧?”一个戴安全帽,戴墨镜的问。

“是啊,刚刚下岗。”

“兄弟,听你说话,也是林家铺子的?”

“是啊,兄弟你呢?”

“我也是林家铺子的,第一批就下了。”

“我是第二批。”

“每行都有每行的道道,你刚刚入行还不知道。”

大柱忙掏出武夷山烟递了一根过去。

“以后不懂的还要兄弟多指点。”

“都是林家铺子出来的,好说好说。”

每个弄口就相当于一个码头,每个码头都有一个主事的,这类人分两种情况,一是早入行占领了码头,二是耍横的鸠占鹊巢。再就是先到的排前面,后来的就要排后面了。

不一会儿,见有人走过来,有的摩托车就发动车子。

“摩的,去水泥厂,快点,要迟到了。”一个长发女子说着就一屁股坐到大柱摩托车后座上。

那个已启动的摩的就熄了火。

大柱二话没说马上发动车子。

到了商城门口,长发女子掏出10元钱递给大柱。

“我第一天跑摩的,不知道找你多少?”大柱说。

“找5元。”长发女子说。

大柱便从上衣口袋掏出钱准备找钱。

“算了别找了,我11点半下班,你就再跑一趟吧。”长发女子说完急急忙忙往厂区走去。

每个人都喜欢坐新车,由于大柱的摩托车是新的,一个上午接了好几单活。

几趟活下来,大柱觉得从城东走到城西也用不了半个小时,可有些人就是懒得走,有的客人屁股还没坐热就到了。大柱心里就想,城里人怎么这么懒?

眼看快到11点半了,大柱准备发动车子。

“摩的,去火车站。”

火车站跟商城是相反的方向,一个东一个西,来回要20分钟。

“不好意思不去了。”

“我可以加钱?”

“加钱也不去了,约好了时间。”

“神经病,有钱赚不赚?”

大柱没有理会,发动车子往水泥厂方向骑去。

还没到商城大门,远远看见早上那个长发女子,大柱就直接把摩托车骑到跟前停下来。

长发女子吓了一跳,忙退后几步,见是早上坐的摩的。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长发女子一边抬屁股上车一边说。

“怎么会,收了你的钱了,怎么能不来。”

“还真看不出来,想不到现在还有你这么实诚的人。”

大柱笑笑没有搭话。

“怎么想到跑摩的的?”

“伐木场下岗了,一下也找不到事情做,也不知道做什么。”大柱实话实说。

“有BB机吗?留个号码吧,我需要的时候就呼你。”长发女子问。

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只有老板用大哥大,也有人用中文BB机,可以显示文字。

“我是数字BB机。”大柱为了家里联系方便,也买了一个BB机,那个时候腰间皮带上挂个BB机,是很牛X的。

“没关系,你看到后面加个5,就是我呼的,我家就住楼上。”长发女子抬手指了指前面一栋楼说。

(十六)

大柱每天吃过早饭,就从家里骑上摩托车来城关,先把闺女送到学校,再找一个弄口等客。

摩的这个行业能在城里生存,有他一定的特殊优势。行走方便,不管是窄巷子还是小弄堂,摩的都会把你送到家门口,不像的士只能开到路口。

大柱发现今天弄口怎么没有摩的,他感到奇怪?

“兄弟,你还敢待这里,等一下交警就来抓了,还不快跑。”一个摩的同行路过撂下一句话,就急急忙忙开走了。

大柱听得一头雾水,也忙启动摩托车,刚离开弄口,就看见几个交警来到弄口,后面跟着一辆拖车,上面摆放了几辆摩托车。

后来大柱才知道,是摩的载客影响了的士的生意。

的士以前是属于运输公司的,后来承包给了个人,承包的士的老板是交警队里一个小领导的表小舅子,他发现摩的载客影响了他的生意,就找了当交警的表姐夫,让他想办法治一下。

他那个当交警的表姐夫就以摩的占到影响交通、有安全隐患等理由时不时的来一次清理整顿,收缴的摩托车没有年检就没收处理,有年检的就交完罚款再把车骑回去。

有一天,那个林家铺子的同行跟大柱说,“要不要凑份子?”

大柱问:“凑什么份子?”

“我们合伙买通了里面的一个交警,交警每次出来抓车,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就可以躲开了不被抓到。”

“一份子多少?”

“一份子一个月300元。”

“我考虑考虑再说吧。”大柱说。

一阵“BBB”的声音响起,大柱忙低下头。

电话号码后面显示一个‘5’。大柱知道是那个长发女子呼的。那个长发女子开始一段时间偶尔也呼大柱,后来就很少呼了。

大柱马上找了个公用电话,按着‘BB机’显示的号码拨过去。

“来接我一下,在厂区门口。”

“好,马上就到。”大柱有时候在弄口等客,一个半天也拉不了几个客。

在厂门口,长发女子穿了一套红色连衣裙,格外显眼。

“到林海酒楼。”长发女子说着坐到后座上。

大柱知道,林海酒楼是三柱开的。

“哥,你咋来了?”三柱见大柱进来问。

“刚刚拉一个客户到这里。”

正说着,长发女子走了进来。长发女子见三柱跟大柱讲话,就好奇问:“怎么,刘总你们认识?”

“红姐,这是我大哥!”三柱说。

“是吗?我说刘总,这就是你做的不对了,自己做老板,让大哥在外面跑摩的?”

“你不知道,我大哥喜欢自由自在。”三柱忙解释。

“刘总,你如果不管,那我可就接收了?”红姐调侃到。

(十七)

教育系统教师要进城就要打擂台,金妹打擂台又从乡中心学校打到了城区小学当老师。

金妹到城区小学那年赶上教师盖集资房,金妹也登记报了名。二柱就从加工厂周转金拿出一部分,就在城里买了房子,一家三口进城落户,也是老刘家第一个在城里置办产业的。

早上,二柱接到三柱电话,说强哥晚上跟革命约好了。

二柱下午就早早从乡下赶了上来,没有回家直接去了三柱的林海酒店。

二柱办厂收购的都是公货,公货就是经过林业部门批准采伐有码单的木头,虽然利润不高,但安心。不像有的加工厂专门收购那些乱砍滥伐的木头,虽然利润高,但也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

那天是金妹的二叔找到二柱,说山上的木头间伐了不拉下来放在山上烂可惜了。就用拖拉机把木头拉到二柱的厂门口,二柱见木头都拉到厂门口了,不收下实在说不过去。二柱就找人检量了数量。根据数量二柱把钱算好出来,金妹的二叔开着拖拉机走了。

三柱留的是牡丹厅。二柱来到酒店的时候,王强已经先一步到了。

“强哥先到了?”王强跟二柱同年,比二柱大两个月。

“也刚到一下。”王强说

三柱也跟了进来。

“前面听三柱说了一下,应该没有什么事吧。”

“我以前也很少跟他们打交道,主要收购的都是公货,不像其他人专门收购黑货(就是没有经过林业部门批准或是少批多砍),他们赚的利润高,就跟他们交道打的多,就权当借这个机会跟他们联络联络感情吧。”二柱说。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如果都像你这样公对公办事他们也就没有什么事做了。”王强笑着说。

正说着,韩革命走了进来。

“韩所!”二柱忙站起来。

“刘总可是难得见一面啊。”韩革命笑着拍了拍二柱的肩膀。

“都是瞎忙。”

“在这里叫什么韩所,要叫哥。”王强忙说。

“有时间多去所里坐坐,我们从小可都是在三层楼一起长大的。”

“以后一定多去拜访韩哥。”

“这就对了吗。”

“你还有的人呢?”王强问。

“没有啊,今天是兄弟一起吃饭,就不要他们来掺和了”

三柱亲自把第一道菜端上来,也在桌前坐下。

“今天在坐的都是兄弟,这开桌第一杯酒就一起先干了。”王强倡议到。

四个人一起端起酒杯在酒桌上敲了一下,干了。

接下来开始敬酒。

二柱先端起酒杯:“韩哥,以后小弟就劳你多关照了。”

“都是自家兄弟,没事,你那个事我了解了一下,一个是砍的是自己自留山,不存在盗伐;再就是你们之间没有发生经济往来,不算乱收购,本来都不是事,主要是你跟他们来往少,可能是想跟你认识一下吧。”

“我知道了,谢谢韩哥指点。”二柱说。

“这杯酒先敬韩哥,这里我最小,酒店也承蒙韩哥的照应,我喝两杯。”三柱见二哥没事了,忙把话头接过来。

“今天可是三比一啊,你们是一家人,我可是吃亏了。”

“你这是说的哪里话,他们两个不也是你的小弟吗?”王强说到。

“强哥,我们也喝一个。”二柱说。

(十八)

大柱接到社保打来电话,让大柱带着身份证到中心去办理退休手续。

大柱就带着身份证来到社保中心。大柱今年刚满55岁。按照规定,在特殊工种工作满10年以上,年龄满55周岁,可以提前五年办理退休。大柱在一线采伐班光班长就干了十二年。

大柱办好了手续来到刘老汉家里。

“爹,娘,我今天也去办退休了。”

“你说我们能不老吗,大柱都退休了。”刘老汉说。刘老汉退休那年50岁。

“退了好,不要再愁缴社保了。”刘大娘说。大柱每年都要缴几千块的社保。

算起来,秀芬退了快十年了。秀芬是45岁退的,女同志在特殊工种工作满十年也可以提前五年退休。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可不这样想,她们想能多干几年就多干几年,可下岗工人就不一样了,早提前五年退休,社保不要缴了,还拿退休工资,进进出出差好几万呢。秀芬在营林班干了几年,就想让大柱想办法帮助调到后勤,大柱没有同意。现在想想,如果大柱当时把秀芬调到后勤,就要等50岁才能退了。

世间的之事真的说不清楚,得与失历来是公平的。

“柱你退了,根差不多也可以退了吧?”刘老汉问。

“我也帮根查了,我比根大两个月,下半年根也可以退了。”大柱说。

“到时候别忘了跟根说一下。”大柱说我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刘老汉乔迁进城 (一) 今天是刘老汉搬家的第一天,一家老小都集中到刘老汉的新房子里吃开火饭。 老伐木工叫刘老汉,在...
    森林守望者阅读 1,274评论 5 4
  • 刘老汉回家探亲 (一) 刘老汉大名叫刘福顺,在家排行老大,家里兄弟多,地里打得粮食不够吃。那天刘福顺去赶集,正赶上...
    森林守望者阅读 1,713评论 0 1
  • 中篇小说:《根》 根是一个名字,根是个符合,根是一个元素,根就是根,根扎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 小说《根》讲述的是...
    森林守望者阅读 1,955评论 4 6
  • 《刘老汉的伐木生活》 (一) 那是1958年8月中旬的一天,一列火车喷吐着浓烟,喘着粗气,就像黄河边那头拖着犁耙耕...
    森林守望者阅读 627评论 2 2
  • 文/ 七彩霞衣 01 北方的冬日,天寒地冻。刘老汉已经三天没有出门了,不只是因为天儿冷,更是因为心里寒。 这天烟抽...
    七彩霞衣阅读 67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