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娃是个大工程,经常看麦子的作业,临近期末,觉得最近和他说的话有些多,有点‘牢骚太盛防肠断’的味道,是不是真得应该在对娃的方式上开辟新思路来放眼量了呢,也罢,把父子间的你来我往记录下来,下次拿来给你看,省却老爸唐僧般的唠叨,儿子紧箍咒般的头疼欲裂。
谈话由来
昨晚看了需要签字的语文模拟试卷,暂不论错字与记忆不牢及粗心的这些是娃儿就似乎会犯上的毛病,我所见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在作文上。作文有什么问题?发现跟小子叮咛过的作文写法,他似乎遗忘殆尽,一篇《过年》,整章无结构拆分,无中心主题,无细节描写,从头像唠家常一样一路平淡到底,读来冗闷乏味,昏昏欲睡,老师在文章上末尾给出“缺少详细描写”这样的评语,问麦,答曰:要下课,时间不充分才把作文写成了那个样子。
分析
看文章看得生气,期末考试在即,虽然觉得不可能帮他立马把文章提升一个档次,但是问题总是免不了要去纠正,跟他一起分析了一下,谈话要点记录如下:
差的原因
麦子分析: 忙着写文章,忘记老师说过的行文结构了;文章内容写得还不够详细
麦爸分析: 行文结构不是忘了,而是老师与家长讲过的话,没放心上,练习少了;生活体验中浅尝辄止,对事物缺少深入探究的兴趣,于是就不能够深入思考,所以文章表现出来就是不能聚焦与深入
如何改进
麦子只是根据老师的评语,道自己要把文章写详细,到底详细写什么,怎么写,眼神游离,仍然懵然未知。既然这样,当爹的根据之前的分析顺势提出了几条粗略章法让他来遵循尝试:
其一,文章需要有结构。
没结构的文章第一眼看上去就面目可憎,破坏阅读文章的欲望,就想象自己和周遭的活物,绝不可能长得像个柱子或油桶一般,上下一般粗这般无趣,她定是有首有尾有身躯,结构层次分明,儿子说蚯蚓算不算反例,我说不是,蚯蚓也是两头尖身体粗,靠近头部的地方还有带状的环,身体结构也很分明啊。
其二,文章的内容要有细节。
小学的作文大多是叙事,描写类文章,没有细节的描写就不能产生场景的感觉,没有场景产生不了代入感,没有代入感读者看文章就索然无味。这里我注意了一下用词,我说的‘细节’并不是‘详细’,‘详细’指的是客观细致的描述,而细节则是生活中的一瞬间,可能会是让你感动、愉悦、悲伤、愤怒的一瞬间,就像是照片定格的那个刹那,是回想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产生这种情绪,然后把它写在文章里回放来打动人,让别人产生共鸣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细节是有生命力的,不仅有客观的详细描述,更带有主观感情及想象夸张高光的成分在。
其三,细节的表现需要章法。
所谓的章法就是,如何才能勾勒出细节:风雷雨电的环境是吧,夸张善变的动作是吧,丰富细腻的表情是吧,你来我往的语言也是吧,就是要求把身体的触/听/嗅/视/味的感官都调动起来,然后便可触达人、景、物的质感/声音/气味/形态/口感等全要素,造就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赏析
临末了,欣赏一段人家仅仅动用了视觉与触感,就把细节的描写产生了极强代入感的片段:
街上的柳树像得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子好像也要晒化。 -------- 老舍《骆驼祥子》
作者 [@碧海饮冰人]
2019 年 01月 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