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八月初,我开始听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而我周五参加一次咖啡会晤的时候,想转述我听到的某个细节性的情节时,竟讲不清楚了,于是想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来试试我到底收获了些什么。
首先, 红楼梦呈现的是一种人生的现象,里面的人物作者只负责呈现出来他的个性,并不太带作者自己主观的赞赏或批判。其次,红楼梦里面的年龄很多人也夸大了,比如王熙凤,因为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么会管家这么能干(精明强干)的女孩年龄不会小,所以1962版的香港电影《红楼梦》里饰演王熙凤的高宝树(1932年出生)演她时已年近30岁,而实际上书里的王熙凤不过十七岁而已。当然,这涉及到满洲的传统。曹雪芹家族为满洲正白旗,有个传统是由新嫁进来的少奶奶管家,这跟汉族的大家庭结构不太一样。曹寅的妈妈是康熙的奶妈,曹寅小时候陪康熙伴读,所以曹寅被任命江宁织造,为康熙的亲信(或称眼线),监督江宁一带(扬州,苏州等)的官吏,这是一个肥缺,并不见得是多大的官职,但可以赚很多钱,所以富贵也不足为奇。再次,《红楼梦》这部小说在第五回已经把十二金钗的人生结局讲出,可依旧这么好看,所以该书迄今是唯一一部把结局提前告诉读者后仍这么有趣的。因为读者常常觉得有趣的是小说的推理过程,知道结局后反而无趣了。而这是一个特例。最后,书中对林黛玉的描述是绝不写其外貌的,她就像作者眼中的月光,知道有这么一个冰清玉洁的人,回忆时就像影子,竟也记不清她的容颜了。文学家在所有的领悟时也有很大的执迷。荣华富贵是一场梦。好的文学都是真实记录的人生,书中的故事悲欣交集,有领悟有执迷。作者自诩“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者回首自己这一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自己心中无比鲜活的却是那大观园青春王国里的女子。薛宝钗所支持的儒家和林黛玉贾宝玉所支持的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所以也就有了宝钗总适时地劝宝玉学为官之道,学四书五经,而黛玉从来不会,故宝玉视黛玉为知己,为情之所至。
心得体会。即使我现在能得到预言家告诉我这一生的结局,我仍然看不懂听不懂,仍旧会一步步走到我的结局去。真的会是这样吗?人说,握紧拳头,你握紧的是你的生命,所以你是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的。于是,每一天的光阴过隙,我不想一年半载回头一看,竟不知自己的时光怎么就这么苍白的过去了,实在可惜。于是决定从今日起,每日记述自己的感悟,经历的事件,亦可谓之日记等,实在是想珍惜时间的一二。
小记一:
九月份小姨一家送表弟去青海读大学。我感慨的是性格差异。不远万里姨夫一家坐了近25个小时的火车抵达青海,一天后,姨夫选择了坐飞机回厦门,而小姨则因舍不得2个小时近1千的机票钱,选择了做27个小时的火车回武汉,4天之内做了近52个小时的火车,实在是痛苦不堪,而旁人无法领会其感受。我想,这或许与性格里面的节俭有关。赚钱不易才会如此舍不得,而宁可对方好受一些,把自己置之度外。这种气度,一个普通的妻子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委屈自己吧。所以还需听一听蒋勋老师的《舍得舍不得》,多几天再做感想。
小记二:
有天晚饭后去补脱线的衣服,看着裁缝阿姨正在忙,就坐着等了一等。听她唠家常,听她与来补衣服的另一个阿姨叙话,期间也经历感人的一幕。竹苑食堂打饭的阿姨(同时也是旁边修补自行车男人的老婆)给她带了饭菜来,心疼她快七点了还没有吃饭,裁缝阿姨感激不尽,无以为报,给钱又不要,实在是心里不知怎么回报,连声道谢。裁缝阿姨50多岁吧,丈夫今年2月去世了,我本科时候见识过阿姨的辛苦,每天从早到晚,早上七点不到就来了,晚上做到近11点才回去,供儿女读完了大学,现在又在攒钱为儿子挣房子的首付钱,为了儿子将来好结婚娶媳妇。小小的老百姓也有心中的大梦想,竟比年轻人多一分坚持,多一分努力。命苦不怕,怕的是眼花就缝不了衣裳赚不了钱了。所以多缝一日是一日。于是,我开始愧疚,愧疚自己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愧疚自己的抱怨,愧疚自己的不坚持。人活一日,就要有一日的样子,就要有目标,就要行动。这也是我补衣所得到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