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运算阶段的情感发展和这一阶段的认知和智力的结构发展有着共同的源泉。
在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是以理想主义情感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为特征的
理想主义情感
在形式运算阶段,只要想去做,儿童就能够像成人那样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但是,青少年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在情感方面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青少年在评价社会事件时,使用的是一种纯逻辑的标准。他们还不能充分理解这个世界的组织方式。他们总以为,最好的东西也就是最符合逻辑的。他们还没有把逻辑世界和“真实”世界区别开来。
人格的形成
青春期感情发展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人格的形成。“到了十二岁左右,情感成了某种指向客体或他人的具体的东西。儿童所接受的价值观念,往往是他人的价值观念。”
这些情感和观念都具有自主性;在这些情感中,有许多是理想主义的——至少在表面上这样。
皮亚杰区分了人格和自我,认为这两者的指向是相反的。自我指向个体,它“是以自身为中心的活动”,而人格则指向社会。
在皮亚杰看来,自我的发展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而人格则要到通向成年的青春期才开始发展。人格的发展必然会涉及“自我对集体意见的服从”。人格发展的动因和动力是儿童适应工作环境和成人生活的愿望。人格是“某个人的工作与他的个性特征的一种混合物”。
人格的行成是具体运算阶段期间规则和价值的自我组织的结果。与青少年不自觉地寻求对社会,最终是对现实的工作世界的适应相伴随,出现了自我对某种戒律的服从。
总之,人格是个体以适应成人社会为目的的自发努力的结果。
青春期的道德发展
道德推理在形式运算和情感都得到充分发展时,达到了发展的最高水平。
规则。第四阶段:规则的整理。大约在形式运算阶段开始时,大多数儿童已经有了对规则的相对成熟的理解。游戏的规则在双方认可时,既可以被视为是固定的,也可以被视为可变的。在此阶段,使用的规则为全体所熟知,并且大家都同意这些规则。
说谎。在十或十一岁以后,在推理过程中,儿童一般开始认识到“意向”在说谎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谎言的构成。儿童把说谎看作一种故意说假话的行为。
年幼的儿童一般都认为未受处罚的行为就必定不是说谎。大约在九岁之后,儿童才把说谎和处罚分离开来。
皮亚杰观察到,儿童关于说谎的概念一般是在十至十二岁臻于成熟的。这时,儿童已经懂得把是否故意作为判别是否说谎的标准。年龄较大的儿童,也认识到,为了合作,不说谎是必要的。
公正。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掌握了规则的概念之后才开始建构其“公正的惩罚”观念的。一般来说,这是从七八岁左右开始的。儿童的规则概念随着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这一切都是同智力的自我中心化的解除,同儿童理解他人观点之的增强同步发生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公正概念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时期一直持续到七岁或八岁。在这个时期内,公正就是对成人权威的服从。这时,儿童把惩罚看做是公正的本质。
第二时期是八岁至十一岁。在此阶段,主要是合作概念获得发展,相关性被当做惩罚的恰当的基础,儿童着重强调的是惩罚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每个人都应当因同样的“错失”收到同样的惩罚,而不考虑具体的情况。在这里,平等被看得比惩罚更重要抵过性惩罚不再被认为是“公正”的了。
第三时期一般开始于十一岁或十二岁。在此阶段,相关性原则仍然是儿童判定惩罚的基础。但是,这时儿童在做判断时,会考虑到意向和环境的因素,即可使错误减轻的情况。皮亚杰这种情况为公平。这时儿童不再要求均等地施行处罚。譬如,他们认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比较大的儿童少承担一些责任。在发展的这一水平上,我们可以把基于公平的判断看作是平等的更为有效的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