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到心理学这个词的时候,还是在上高中,当初对它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觉得有些“唯心”和“主观”,毕竟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理科生”。我上了大学之后,有一个同寝室的女舍友打算跨专业考取“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可惜最后没有考上,她还因为压力过大脸上长了很多的痘痘。当时,我有翻看了她的考试材料,看完之后,我对心理学的很多数据评估、量表、实验也没有什么兴趣。 从那之后到我研究生毕业,我都没有留意过和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学问。
研究生毕业后,我到一所高校担任了辅导员,从那时候开始,我正式和心理学打起了交道。尽管是工作需要,但我和心理学终究是真正意义上遇见了,以一种“好吧,我需要了解一些知识方能应对工作”的态度,我开始了对心理学的学习。这个过程有点缓慢,如果我没有碰上心理状态非常差的学生,或者我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较少的情况下,我大概也不会那么深入研究。可偏偏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机缘下,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入、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后,我喜欢上了心理学。
它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视角,让我从一个“教导主任”形象(至少学生是这样认为的)变为“知心大姐姐”。在工作上,很多我原来以为得绝对正确的东西,心理学瓦解了它;职场里的一些人情世故、偷奸耍滑的,我接受不了的,无法面对的,心理学让我有一个地方可以放下它;一些事务,我原来要去做的事情,如果不是内心所想,现在我基本不做了。心理学带给我很大的转变,那么晚才与它相遇相知,我是有遗憾的,但我依然很感恩遇见了心理学。
如果说我与心理学的相遇,开启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恋爱,那么,在心理学介入我的原生家庭和现在的家庭后,我是真的深深爱上了它。现在,心理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与我一同呼吸,一同生活,我几乎每天都想要见到它。心理学瓦解了我、磨炼了我、重塑了一个我。在这里分享一些个人认为比较不错的一些书籍和读书笔记。
《遇见一个人》,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心理学作品,尤其适合刚成为母亲,却又不知刚如何做母亲的妈妈们去阅读,其实爸爸们也是可以的。这部作品,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亲子关系即是人际关系,母婴关系是世间一切关系的真相。看完此书,心中感觉非常有力量,那种力量仿佛看穿了这个世界,对自己、对他人多了包容和尊重。
《身体知道答案》,这是最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该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人的头脑即思维经常不真实,它束缚住了我们,而身体是最诚实不会撒谎的,它往往也是潜意识表达的通道。本书中分享了非常多的咨询个案,都反应了身体关联着潜意识,这有助于我们多去觉察我们的身体,活得敏感、细腻而又真实。
《情感依附》,这本书也非常推荐,值得一读再读。它在告诉我们,“落叶归根”,不管我们将来走的多远,多么想要摆脱原生家庭,但原生家庭的烙印和轮回会让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为和我们父母一样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怎么在这个世界播下种子,这个种子必定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再掉下种子世世代代轮回。
再推荐几本不错的书:《为何家会伤人》、《遇见未知的自己》、《儿童心理学》、《爱和自由》、《完整的人》。我想,和心理学的遇见就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中,一次次的阅读中,一次次的应用中得到很好的升华。所以,这些书也是我和心理学遇见过程中美妙的音符,我应该把它们写下来。
那么,和心理学的未来呢?这就像是两个人谈恋爱,觉得对方赏心悦目,越来越投缘,那是否考虑结婚领证,将爱情进行到底?我是否应该牵着心理学的手,去一所高校正式修读,将这份深厚的缘分持续下去?又或许我们就这样爱着就好,我照看照看你,你陪伴陪伴我,我们不谈未来,但一直在一起,不离不弃。请放心,我不是在耍流氓,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