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凡尘变化莫测,特别是最近风云变化,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无数个问题想知道答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只能从书里找到答案。
今天写一篇读后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解惑。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美-Donald C. Gause Gerald M. Weinbeng
唐纳德·高斯[Donald C. Gause]和杰拉尔德·温伯格[Gerald M. Weinberg]是国际知名的讲师和顾问,也同为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的讲师。
文章的序言部分相当精彩,具体内容如下:
问题:没有人会读序言。
解决方法:把序言作为第1章。
解决方法带来的新问题:第1章很无聊。
新的解决方法:删了第1章,把第2章作为第1章。
序言内容也是整篇文章的精华部分,当看完全书后再回头看这个序言,就发现他是全书的浓缩。
本书核心内容:
·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定义清楚问题;
·解决问题时,先弄明白谁来解决问题及问题来源;
·重新审视问题时,想一想你是否真想解决问题。
本书有七个故事来说明问题的本质,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故事是校园停车的故事
某大型州立大学有一处新建不久的校区,该校区最近遇上了自从汽车问世以来不曾绝迹的问题:停车难。学校新落成的时候,停车场还有所富余,真的,好像校园里到处都是停车场。似乎就是为了解决停车场过剩的问题,新楼接二连三地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学生人数上升到之前的三倍,教师人数翻了一番,行政人员人数达到之前的五倍。停车成了“问题”。除了供给残疾车主和校长的车位。目前仍有充足的停车位留给进入学校的车辆,但大多数车位距离办公楼和教学楼有500米至1000米远。
另一条可能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是天气状况,学校所在地常常有狂风暴雨。事实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很贴切:校园里只有三个季节,雪季、泥季和尘季。
在继续往下读之前,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
(a)学生
(b)教师
(c)大学校长
(d)州立法机关
(e)州长
(f)以上没有正确答案
(g)以上全部
要知道,社会上很多问题都源自系统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但是他们并未亲身体会过应该由他们“负责任”的问题,对付这种方法,请记住:
“如果一个人处于解决问题的位置,却并不受问题困扰,那就采取一些行动使他能亲身体验到问题。”
再骚扰校长的专用车位成功之后,一些教师决定使用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想人所不能想。对于“这是谁的问题”,他们用第一人称单数做了回答:“这是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与“我们的问题”绝不是对立关系。
当教授们从“这是我的问题”这一角度看待停车问题时,问题从“没有足够的停车位”转变成了以下这些:
(1)我太懒,不愿意走远一点。
(2)我习惯睡懒觉,所以总是不能早点到,找一个好的停车位。
(3)我没有在上班途中寻找有意思的东西。
(4)如果我比现在健康,可以骑车来上班,就没有停车的问题了。
(5)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太贪图舒适。
(6)我害怕走夜路。
(7)我得有人陪伴才能长距离步行。
(8)我不愿意耗费体力,如果必须耗费也是越少越好。
(9)我害怕在冰上走会滑倒。
(10)如果我走得太远,上课可能会迟到。
以上大多数想法让他们把“停车难”的问题看成一个不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变对现实的看法,并由此摆脱问题。有一部分教师很清楚,运动对他们有益,不过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要把工作和锻炼分开对待呢,比如匆匆赶回家再赶去网球俱乐部?为什么不把上班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呢?
最后,教授们意识到,一旦遵循了下面这样一条简单的原则,问题就烟消云散了。
“为了改变局面,试着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哪怕只有一会儿也行。”
本次疫情,其实很多问题都源自系统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但是他们并未亲身体会过应该由他们“负责任”的问题;对于很多决策都是一拍脑袋的决定,后期到面对问题的个人,真正能够解决的部分就显得很可笑。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比如,人们不断因为“污染问题”指责“政府”或者“大型企业”或者“对环保漠不关心的人”,这样,除了写信给国会议员和报社之外几乎没什么能做的。但如果人们能暂时压制一下自傲的情结,把它看成是自己的问题,可能反而可以为遏制污染做些什么。
我所在的小区在这次疫情中表现相当出色(重灾区里面一直疫情较稳定),主要就是出现很多主动思维的人,能够直接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来。我们积极组织小区内捐款购买防疫物资,安排志愿者担任消杀小分队,对外来物资采取全面消杀,保证小区内居民拿到的是安全的物资。如果我们没有积极主动的认识到改变局面的本质,而是一直抱怨政府部分的决策,只知道伸手向政策要物资,我想局面可能真的会和网络上的情况一样很糟糕。
所以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推荐你也去读一下这本书,并且希望您能在书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