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比Woo
国庆期间,我在某在线学习平台上领取了新人十天体验包,免费听了几场今年优质付费课程的分享。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没掏钱的缘故,前几门课程我都听得走马观花、心猿意马,毕竟鸡汤喝多了,闻个味儿也知道下的什么料。但到了文叨叨的课程,我却突然提起了精神,意犹未尽地反复听了三遍。
这次分享的主题叫《离开了百度,裸辞让我看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分享者文叨叨大学毕业以后,先是到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工作了5年,做到总编辑的高位以后,她毅然跳槽去了百度,转行做了3年的产品经理。就在去年,31岁的文叨叨突然从百度辞职,放弃稳定的高薪回家做起了自由职业者。
1 有没有一个瞬间,你突然就感到了疲惫
我对裸辞不感兴趣,我对自由职业有点兴趣,而我对已经31岁的文叨叨为什么有勇气做自由职业特别感兴趣。
有人在直播间提问:“文叨叨你为什么有胆放弃固定的工作?”
文叨叨认真思考后回答说:“我永远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想30岁就死了,70岁才埋。”
持续8年,对每一件事情都极致认真努力。在经历过许多事情以后,依旧是一个上班族的状态,每天朝九晚五挤地铁。尤其是在北京这样激烈的职场环境里,某一瞬间,人突然就感到了疲惫。
相信这是许多哪怕只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也都会有的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
文叨叨在百度的大boss是一个职场新妈妈,因为互联网公司加班极多,每天八九点下班回到家,宝宝已经睡了。大boss常常抱怨,工作太忙,缺席了宝宝的童年。
文叨叨想,如果自己很努力的话,两三年以后可能就会是她那种状态,不管是从职位还是生活上。虽然很向往大boss的工作能力,但是自己真的想过那样的生活吗?
在职场上找到了一个“模板”,几乎可以预见自己继续走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文叨叨问自己:“31岁了,时不我待,我到底想活成谁?”大boss的状态,好像根本不是她接下来几年想要奋斗成为的模样。
其实我们每一个埋头于工作的人,抬头都能预见自己未来什么样。如果未来那个你是现在的你所向往的,那么你很幸运。可是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幸运,而大多数人中的大多数会选择性逃避地再次埋下头,放弃挣扎,假装什么也没有看见。
2 “每天都在学新东西的感觉,让我鲜活地活着,仿佛回到了20岁。”
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约在25岁到30岁这个阶段里,大部分人都会开始思考这个哲学问题:“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也许你会觉得很扯淡,很鸡汤,但事实就是,当我们从校园毕业,就像批量养殖的花朵被被移出温室要独自去经受社会的严寒。我们逐渐开始慌张、醒悟,开始探索个体的价值。未来还有好几十年呢,要怎么活,这就是现实带给我们的思考。
经过一两年断断续续的思考,文叨叨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大公司的光环不能让我更快乐、持续的快乐,那么这光环就一文不值。
于是在所有人不理解的目光中,文叨叨居然辞职了,回家做起了自由职业者。
“5年传统媒体的专业训练,是我的职业底色;3年顶尖互联网公司的历练,是我对自己的新发现。”凭着中文系毕业奠定的良好文字功底,文叨叨通过经营自媒体,付费写作培训,职场指导等方式,不断影响别人,帮助别人,找到了“摸得着的意义感”。
无心插柳,柳已成荫。在坚持做这些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好像所有的优势都集合在了一起。经过近100天的摸索,文叨叨走进了知识型网红的圈子,成为了一名写作培训师,她终于过上了自己所追求的不再循环往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者文叨叨并不是一个多么响当当的人物,在点进这个分享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她,她和我们一样只是个普通人,做着普通人的思考和选择,可她的故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听完文叨叨的分享,我并没有因此获得裸辞的勇气,也没有找到做自由职业者的底气,但我从她裸辞前的思考中却汲取到了重新找回野心的豪气。
3 你就是见识的太少,所以才会得过且过
你还记得20岁的自己吗,像20岁一样的热血,离开你多久了呢?
很多人说,25岁以后,好像永远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见着同样的人。好像青春定格在了25岁,一夜之间人突然变成熟了,那些肆意大笑、激动人心、永远都有新鲜事的日子就停留在25岁,往后只剩日复一日的寻常。
25到30岁,是我们精力最旺盛、青春最美好的时候,我们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待在不喜欢的城市,身边没有懂我们的人,每天得过且过,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发现都该成家了呢。
这个世界大得超乎想象,有无限种文化和活法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可当我们想去远方看看,想去探索人生的可能的时候,却被一些世俗的盖棺定论圈的死死的,然后浑浑噩噩,竟然就要30岁了。
你有没有觉得,二十几岁的时间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图片来源网络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读了这些年的书,又工作了好几年,好像一直很忙碌,但要开口描述时,却想不起来这些时间都是怎么飞速流走的。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你纳闷地发现,今年和去年的差别仅仅是又过去了一年。
而你身边一定有这样一个人,TA明明和你差不多,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不如你,可是TA就是活的越来越好,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你的心里无比焦虑,你记不起自己是怎么过的,却记得起TA生活中那些光芒四射的瞬间。
你有没有觉得,TA是真真实实地过完了二十几岁这几年,而你的二十几岁,读书是一年,工作是一年,该相亲成家了,又是一年,算来算去好像只有三年,你也只完成了3个常规任务而已,再无其他。
你有没有在心底咆哮过,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平庸的模样?!
其实啊,那些循环往复和寡淡无奇,不过是因为你见识的太少罢了。
那些繁华的城市你没见过,那些绚烂的风景你没见过,那些斑斓的文化你没见过,那些奇妙的思想你没见过。
人生有许多分水岭,25岁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个。
你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25岁,而你再也没有想过像20岁的时候一样去拼搏。可悲的现实是,如果你从25岁就已经开始过着循环往复、停滞不前的生活,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在30岁、35岁跨越新的台阶,迎来新的生活了。
图片来源网络
你的一切被动就在于,当你一直盯着身边的人,安慰自己大家都是这样过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热血和野心,失去了所有的机会和可能性,变得得过且过了。
可你不知道的是,因为你一直是这样一个人,你只呆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圈里的人都和你一样,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大家。
那些永远热血,永远野心勃勃的男生女生们,你看不见,你也不知道他们根本不像你这样活着。
而无可否认的是,机会只眷顾那些永远热血,永远野心勃勃的人。
4 你要相信,对生命丰富性的探索远大过盖棺定论的完美
当今社会,尤其是女孩,一旦过了25岁,身边的人会不断地告诉你,你已经快30岁了,你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你的家庭应该怎么样,事业应该怎么样,应该赚多少钱,应该在哪生活,然后到了30岁、40岁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二十几岁,要工作、要赚钱、要买房、要结婚生孩子,这些都需要时间,并且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好像大家对年轻人的路要怎么走都有一些世俗的盖棺定论的完美定义,而当你提出打破定论的尝试的时候,就会被贴上“太幼稚”、“爱折腾”、“不满足”的标签。
图片来源网络
孙晴悦在新书《二十几岁,没有十年》中写道,24岁的时候她在在中央电视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去拉丁美洲做驻外记者的机会。身边很多人都说,你这么做代价太大了,等你三年之后回来,你都二十七八了,三十岁之前结婚生子可算是要完不成了。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对于一个24岁的姑娘来说,要去远方,已经没有时间了。”
敢不敢出发,敢不敢放弃唾手可得的“安稳”,敢不敢独自一人去那么遥远的大陆,敢不敢冒着失恋的风险,用人生最黄金的三年换一个未知的未来?内心有多么向往,这个决定就有多么残酷。
后来,当晴悦坐着防弹车去贫民窟,独自住在亚马孙雨林深处的木屋里,在一场盛大的狂欢节里痛哭,在牙买加混着酒精和荷尔蒙的雷鬼音乐里对自己说生日快乐,她说,“那些美妙的时刻,如同里约热内卢升腾而起的烟火一样,照亮了我的二十几岁。”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与其把大部分人走的路再走一次,真的不如试一试,你自己可以活成什么样。在二十几岁里,为那些一直想做的事,那种一直向往的生活,那个一直想成为的人,全力以赴、不计代价热血一次,年轻的你想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可患得患失的。
当你从一个按部就班、被动的等待者,变成一个积极探索、充满野心的进击者,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鲜活地活着。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