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早晨,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步行在去学校的路上,觉得是那样的舒适。
进入学校先签到,然后准备去教室课前辅导,刚走到教室门口看到我班两个小不点儿规规矩矩地在门口“站岗”呢!
“咦,两位是欢迎老师呢?还是给老师撞了一个‘大奖’呢?”我故意问道。
其实透过他们那副怯怯的表情已经知道应该是犯错误被学校得住了,乖乖站那等着挨训呢。
“来给老师说说怎么回事?”
两个人看我没批评的意思来到讲桌旁边,其中一个说:“老师俺俩在那玩儿被校长叫住了。”
另一个补充说:“不是,是俺俩上那上面晃那铁杆了。”
哦,我已经明白了,他俩对固定羽毛球网的底座很新奇,于是晃着铁杆玩呢,结果……唉,这俩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呀。
本想批评教育一下完事了,又一想这俩孩子是班中个头儿最小的,到学校看到什么都很新奇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能把孩子给吓着了,得让他们心服口服接受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许,作为班主任,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简单粗暴地批评他几句,见效很快。可是如果当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巧妙地运用契机来教育他们的时候,那么对学生激励和引导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你们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吗?”
“不知道。”两人摇着头说。
“那好,老师告诉你们,这是展示板,这属于公共设施。你俩说怎么对待公共设施?”
“要爱护。”俩人异口同声道。
“那以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其他地方看到这些公共设施应该……”
“爱护!”没等我说完俩人抢着说。
“都会抢答了。那见到有人像你们今天这样搞破坏怎么办呢?”
“要制止!”“要劝说”……咦,这还会自我教育啦!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人,日常教学中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孩子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这不就是提倡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