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瓶插紫薇花”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若是记忆不差,这也是去年从《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看到的一推送专栏文章的题目。作者从杨万里的诗句入手,将平日里能见到的紫薇花记录到笔尖纸端。字里行间与作者有关的生活点滴以及与花草树木有关的史料趣事。细腻文字的交织下为读者呈现一篇带有科普和文学并举的文章。扫了一眼文章署名,曹萍波。一时间,文章和作者名字入眼并入心。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购买每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都增加了几许额外的期盼。茉莉、银杏、麦冬草……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植物在她的笔下变得生动立体了起来,哪怕是那些被名家描绘过的植物在她的笔下写出了不落俗套的新意,读罢文章,总是不免猜想作者可能是上了岁数的饱学之士吧,否则,如此多的典故怎能如数家珍?
带着疑惑,上网检索。得出了和心里猜测差距较大的答案。作者是在媒体工作的90后湖南姑娘。不觉惊叹令人瞠目的知识储备,随便一些古典著作中的典故,就被作者信手拈来,揉入文中。难怪曾经的央视主播邱启明在作者新书的推荐语中这样写到“不识她的人绝不会想到这些文章出自一个90后之手,毕竟植物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人到中年后才会特别流连和感化的,显然她很早慧。”评价的恰如其分。想来和我有同样感受的读者也是大有人在。
她的新书《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是她散间各类刊物文字的结集,她以温、暖、寒、凉四个篇章将51篇文章分别归类。一篇就是一种植物、一篇就是一段岁月感悟。特属于女生的情感笔触,也为笔下的花草树木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内涵。
作为地处塞北的读者,平日里能够见到以及认识的植物种类自然要远远少于生于江南水乡的作者,因此大部分的文章更可当做一本物候学的科普读物来读,而作者所描述部分存在与身边的苍耳、丁香等植物,在勾起内心的共鸣的同时,更感叹俯首之间皆学问。从年前购得本书后就时时在灯下捧读。流畅如诗般的清丽句子,令人折服。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的神经渐渐变得粗糙不敏感,往往常会对忽视周遭润物无声的美感,而实际上身边寻常树木的破绿、开花、结果,都是足矣让我们放轻松、慢下脚步欣赏的自然之美。
已是冰雪消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时节,向作者学习,拥有一颗亲近自然的心与细微处体察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