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阅读时间约6分钟,结论可直接跳至最后一段。关键词:边界,小聪明,自知,情绪】
关于自知和小聪明的思考,跨越了农历新年。在此向所有读者致以新春问候!
在说自知之前,先来谈谈小聪明。
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小聪明被当成“聪明”的表现,比如:
“顺道”做事:本来是为了唯一的目的出去做一件事情,但中间又夹带了一串似乎可以“顺道”办好的事儿,结果折腾来去之后核心目的未必完满达到,“顺道”的事儿也完成得丢三落四;
临场发挥:总有人觉得自己可以临场发挥,在“临场”的氛围下“灵光乍现”,“倒逼”自己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结果因为没有好好准备,把事情搞砸了。
各类“速成”:试图通过学习一些皮毛的东西迅速“掌握”一项技能,结果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功积累,还是显得很业余。
各类“时间管理工具”,看似把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实则本末倒置,为了时间管理而时间管理。
至于各类坑蒙拐骗,是很“聪明”,而且看似占了小便宜,轻者违背道德,重者触犯法律,这已经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了。
笔者没有那么“聪明”,就不给这些聪明的行为归类了,其实归类也是徒劳,因为”聪明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个”聪明主意“,但可以给“小聪明”下一个不是很精确的定义,那就是超越自我边界,不做合理的取舍和充足的准备,结果未能达成预期目标的行为。经常自诩”聪明“的人还往往认为自己是天才,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实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个世界上能够称得上天才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我们绝大多数凡夫俗子的能力都是有边界的。有边界并不可怕,边界反而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边界内把事情做得最好。
所以,这里做事情有三个层次:
最底层是不知道有边界这回事,自恃聪明,花拳绣腿,屡屡做超越边界的事;
中间层次是知道有边界这回事,但还不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还在摸索当中,有时候会超越边界犯错误;
最高层次是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结合边界特点,针对目标做充足的准备和深入的工作,最终达成目标。
那么你这里要问了,边界到底是什么?
吴军博士在《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中定义边界为人的先天不足,承认这个先天不足,并为此做好准备。其实边界就是人自身无法改变的特质,这就涉及到如何认识自己特质的问题了。有人说清醒地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修行,此话不假,至老至逝仍未看清自身特质者大有人在。市面上这类书和课程很多,也很鱼龙混杂。
笔者这里有一个方法(并非唯一方法)可以分享——情绪体察法,结合梁宁关于人的情绪是底层操作系统的说法,可以从体察自身情绪的角度,洞察自己在日常某件事上的情绪表现如何,从而判断个人的特质。
比如一件事情,让你毫无准备地做,是愉悦兴奋,还是痛苦沮丧排斥。以笔者从事的专业工作为例,同样是起草合同协议文本这件事,笔者觉得建立合同的一套框架条款还是比较兴奋愉悦的事情,熟悉的交易结构一般也能又好又快地完成;但是条款写完了,一字一句地检查错别字、语序乃至字体、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简直让笔者有点抓狂,尽管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深知细节毛病不应该出现在法律文本上,但依然无法完全避免。所以,笔者承认,自己在起草文件这件事上的能力边界是,搭框架、写大块条款完全OK,处理文件细节问题就超越了笔者的边界。然而,笔者由于工作关系,这两件事又必须一起做,怎么确保文件的质量呢?我们后面探讨。
再比如笔者过年期间和亲友讨论的体育锻炼问题,其实每个人再懒惰都有适合自己的体锻方式,只有适合不适合,没有好坏高下之分,这也是边界,强迫自己从事不适合的体锻也是超越边界的行为。笔者虽然(当年被某些人忽悠)买了健身房的卡和课,但在健身房里一点都兴奋不起来,反而感觉很遭罪,这已经超越了笔者的边界。笔者早些年喜欢慢跑,有时候哪怕夜里晚一点也会在小区里跑一圈,感觉很爽,这就在边界之内。不过呢,笔者因为方法不当而跑坏了膝盖,所以现在还在琢磨着寻找更合适的体锻方式。当然,体锻的边界很容易扩展,说不定发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后,又可以逐步扩展到之前不适合自己的方式。
总结一下,做事了解自己的边界很重要,在边界内把事情尽可能地做好才是真正的智慧。了解自己的边界,也就是了解自己的先天不足,归根结底就是自知。笔者目前能想到的边界试探法就是体察自身在某件事上的情绪表现。